

技术人员调试实验平台的微缩智能车参数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2002年执导的电影《少数派报告》中,有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所有汽车全由电脑网络控制,精确并高速地行驶在高科技化的城市交通线路上,每个人只需做一件事,就是告诉你的汽车,你想要去哪。
你相信吗,在不远的将来,科幻电影中的大胆设想可能就会变成现实。昨日,中国·重庆智能车技术及应用研讨会在渝召开,专家在会上透露,“不堵车、不撞车”的智能汽车最多十年内就会实现。
车内安“大脑”避堵车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原所长、国家汽车计算平台工程项目专家组成员史其信说,中国机动车发展过快,路网有限,无法避免导致交通拥堵,这就需要智能汽车来解围。
他说,未来智能汽车一上路,就由指挥中心进行控制,每辆车都安装有传感器,相当于车的一个“大脑”,能自动对突发情况作出判断。
“这样的传感器已经研究出来了。其实,重庆正在实施的电子车牌就是智能车联网的第一步。”史其信透露,预计未来十年内城市中能够普及这种智能车联网,实现“不堵车、不撞车”的愿望。
汽车与公路直接对话
“智能汽车的发展其实就是要实现无人驾驶,把人们从低级的技能操作中解脱出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说,估算车距、控制车速、转弯、超车等基本操作,汽车自己就能完成。
李德毅说,通过物联网系统,汽车与道路之间还能完成信息交互,是否堵车,前方是否有路障等都将“一目了然”,“你还可以通过智能交通云计算数据库,很快查询到哪些路可以走,附近有哪些休闲商场及停车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