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北地区>北京>北京新闻
刘延风:我想要看到的过去
2011-03-07 10:34:34      来源: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刘延风:我想要看到的过去

刘延风:我想要看到的过去

2011年3月10日至17日,刘延风的历年经典作品回顾展将会占据琉璃厂整个大千画廊美术馆。

刘延风不公开地把此次的个展标题定成了“我想要看到的过去”。总共30余幅作品,其中大部还是从藏家手里暂借回来的。但一个从年轻时起就开始迷恋艺术的真正画家,其创作简史,全在此。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刘延风其实一直以一种“边缘”的态度在生活在创作——即使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最火爆时,刘延风也只是在创作,与热闹的市场相比,他显得十分孤独。直到2008年开始,在中国当代艺术热度退却后,他才欣然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次个展。但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其实,在1992年毕业后,一段时间内,刘延风甚至放下了画笔,用他自己的话说,“当你迷失的时候,所能展现的也就是迷失”。但,一次重读作品的偶然经历,让他“回到本该属于自己的世界”的想法愈加猛烈,于是,一瞬间,刘延风推掉了所有社会事务和当时的工作,重拾画笔。就是这一刻,造就了而今的“一发而不可收拾”。

刘延风常常提到的两个词是“梦”与“真实”。在真实与梦境之间,笔下的花鸟便不再是花鸟,衍化为云,逸出为气,溢满空间和时间——这些又不是梦,是他此刻笔下的真实存在,他常常觉得自己和自然是并置的,那些具象事物已不再是某个具体的存在,它们在他的记忆和想象中来回奔突、彼此交融,往生循环。

刘延风的信仰来自“可见之物的意志”,就像他少年时喜欢的伦勃朗和塞尚一样,来自北京的刘延风对于家门前的每一块石头都了如指掌,他对山、水、树、石、动物经年累月的观察,达到了某种常人难企的“密度”——“当观看的密度达到一定的程度,人们就会意识到同等强烈的力量,透过他正在仔细查看的现象,向他袭来”。对于生命中的“起、承、转、合”当然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解。

刘延风对于花鸟对于自然的喜爱,痴迷之外更多的是对于爱物的一种理智之选,他太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他用最朴素的画面,讲述着这一切——经历过那个“从一开始的神秘到真实鲜活的接触,到对它感到失望,最后打混在一起,看到一切的丑陋和美好,然后又走出来”的过程,从此认清世界,变成了一名坚定的自然升华者。

“从2010年开始,我渐渐走向内心的平和和踏实。对照两年前的画,可以感受到这样的变化。这时候,过去的记录好像突然到来的访客,虽然是不速之客,但不会带来恐慌和惊吓,从那里带给我的感觉是明亮的,温暖的,令人振奋的。因此我把他们找出来,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想要看到的过去’。”

观刘延风的“历年经典作品回顾”,感觉生于大地的天然“载体”好似少了一些可以“讲故事”的魅力,但却多出了几分“出世”的单纯与沉静。

来源: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陆中秋 编辑:杨鑫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3月5日下午3时。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这里,同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15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详细
点击排行
  中国在利比亚公民撤离行动圆满结束
国务院扶贫办:未来十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