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空调26℃”,这要求真的太高了么?

2012-08-30 14:47:59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国家规定公共建筑夏季室内空调温度不低于26℃,民间环保组织实测表明,许多单位没有遵守这一规定

空调温度,能调高点吗?

从今年的小暑7月7日到大暑7月22日,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在北京、上海、武汉、郑州、杭州、襄樊、郴州、广州、深圳9个城市开展了“我为城市量体温”活动,200多名志愿者测量了300多个公共建筑和交通工具内的温度,监督城市公共场所对“空调26℃”规定的执行情况。

调查

室温低于26℃的公共场所占到近1/3

2004年,包括“自然之友”在内的9家民间环保组织共同开展了“空调26℃节能行动”,号召公众在夏季将办公楼、饭店、商场等公共场所空调温度调至26℃,以减少耗能,缓解供电危机,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行动反响热烈,在一些地区迅速推广并得到政府关注。

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发布。这一通知明确要求,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除医院等特殊单位以及在生产工艺上对温度有特定要求并经批准的用户之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

“空调26℃”执行得怎么样?

此次“我为城市量体温”活动的负责人郭慧介绍,从今年的测量数据来看,9个城市中室温低于26℃的公共场所占到近1/3,主要有酒店、商场、地铁等。

在北京,志愿者共测量了62个地标性公共建筑及公共场所的室温,包括办公建筑、旅游建筑、商业建筑以及交通运输场所等六类公共建筑。其中一半以上国家明确规定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的公共建筑,室内温度设置却在26℃以下。

测量发现,很多商业建筑的室内温度偏低。据介绍,一些多层的商业购物场所,中央空调大都不能每层单独设置,或很少有人定期调节,导致人流较多时顾客感到闷热,而人流较少时又感到冷。海淀区鼎好电子商城等商业建筑的一层,经常一边开着空调一边敞开大门,导致冷气流失,不得不将空调调至更低的温度。

交通工具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在地铁,经常会看到很多乘客一上车就披上一件长袖外衣,与此同时,有的车厢在人流高峰期,环境温度高,乘客汗流浃背。测量结果显示,在北京八通线,四惠站的地铁温度只有20.6℃,而二号线车厢温度高达30.3℃。地铁客服人员称,目前北京地铁的温度都是提前预设一个温度,在行进中不能随机智能调控。

地铁温控是否可以更加人性化?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福林副教授介绍,目前的空调制冷技术完全可以做到智能调控,然而由于施工、调试、运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自动控制在很多情况下没能实现。

专家

“空调26℃”要求并不高,应该落实

随着近年来空调市场需求的飞速增长,每至夏季用电高峰期,空调用电在很多城市占到用电负荷的40%左右。今年8月11日,高温高湿天气将北京电网用电负荷推向入夏以来最大值1581.5万千瓦,其中33.6%用于降温。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空调制冷时,设定温度每提高1℃,可省电6%—8%,设定温度调高2℃,最高可节电20%左右。以目前建筑内空调温度的设置情况来看,我国的建筑节能潜力巨大。

然而,在不少冷气袭人的公共建筑、交通工具中,“空调26℃”的规定似乎已经被淡忘了。是“26℃”要求太高了吗?

在专家眼里,26℃是根据人体舒适程度设定的温度值。王福林认为:“26℃应该说是一个非常舒适的温度。美国暖通空调制冷工程师协会的设计手册中,有一个关于人体舒适温度的区域,他们的推荐值是25℃到27℃。日本规定政府机关空调的温度设定值是28℃。”

王福林指出,很多人将空调温度调得不合理,一方面是思想意识的问题,即总觉得夏天越冷越好、冬天越热越好;另一方面是一部分人并不清楚房间温度多少度最舒服。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媒体和环保组织广泛传播相关知识。“我为城市量体温”活动,吸引很多志愿者参与,在测量中对用户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起到很好的带动、感染和宣传作用。希望这样的活动在日后可以继续深入地进行下去。

郭慧表示,“空调26℃”的规定,是应该落实、也可以想方设法落实的。例如,在这次“我为城市量体温”活动中,她测量了多家医院的室温,发现北京协和医院的制冷方式有所不同:“协和医院内的空调是平吹的,通风口没有向下对着人,而且配合风扇一起制冷,促进空气流通,这样空调的温度不用太低也很舒适。我觉得将中央空调与吊扇配合使用的方式值得借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