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详析载人交会对接

2012-06-16 14:53:54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具四方面特点、难点,首次考核飞船手动控制系统、实施航天员访问在轨飞行器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有什么重要的作用?这次任务本身有哪些特点和难点?

武平说,交会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的三大基础技术之一,掌握这项技术是建设空间站的前提条件。自动和手控的交会对接是实现航天器在空间交会对接的两大主要手段,互补使用可以有效提高交会对接的成功率。

神舟八号成功地突破了自动交会对接,这次神舟九号实现手控交会对接后,我国将全面掌握这项技术。这对于实现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阶段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也将为后续工程发展奠定基础。

武平说,与无人交会对接任务相比,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难点:

一是第一次实施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首次考核飞船手动控制系统。这既对航天员操作的精准性和灵敏性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也对飞船控制系统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第一次实施航天员访问在轨飞行器,首次实现地面向在轨飞行器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与补给。同时,将首次考核天宫一号支持保障航天员工作生活的能力,全面考核组合体环境控制与稳定运行功能和性能。

三是女航天员第一次太空飞行。通过此次任务,将首次对我国女航天员选拔训练、医学监督和保障以及新研制的女航天员装备等方面进行飞行验证。

四是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间较长,大约10天。其间将开展一系列的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站部分单项技术试验,为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奠定基础、积累经验。这对航天员、飞行器以及任务相关支持系统均提出了新考验。

航天员手控对接训练次数超1500次,制订500多种故障预案

上述这些特点、难点,使得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面临着高风险的挑战。

武平说,为此,在飞行产品研制试验和任务准备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方针,对飞行产品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进行了充分的地面仿真与试验验证。

在此基础上,针对神舟九号任务特点,重点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对飞船和火箭进行了数十项技术改进,目的是进一步提高飞行器的安全可靠性;

加强了航天员训练,特别是进行了充分的手控交会对接的专项训练,飞行乘组男航天员手控对接训练次数超过1500次;

为了确保航天员绝对安全和手控交会对接任务成功,共制订了相关的500多种故障预案。其中涉及手控交会对接的有100多种,对这些故障预案进行了处置演练和全系统合练。

女航天员首飞是大家的期盼,是标志性事件

这次航天员飞行乘组中,中国第一位飞向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备受关注。为什么安排女航天员参加飞行?

武平说,这次任务安排女航天员飞行,既是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也是大家的期盼。我国女航天员首次参加飞行任务,既有技术上的突破,也有很重要的社会影响,可以说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武平表示,女性是人类的半边天。没有女性参与的载人航天是不完整的。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有7个国家共50余名女航天员进行过太空飞行,充分证明了女航天员完全可以胜任并出色完成太空飞行任务。

从世界载人航天的发展史看,各个国家都把本国女航天员的首次飞行授予特殊的意义。例如前苏联航天员捷列什科娃被誉为苏联巾帼第一英雄,美国女航天员赖德的首飞也影响巨大。

我国女航天员参加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填补了我国女性航天飞行的空白。可以带动女航天员相关飞行产品的研制和女航天员地面训练等方面的技术发展,积累女性在生理、心理及航天医学方面的飞行实验数据。可以进一步扩大载人航天工程的社会影响,展示中国女性的良好形象。

“我作为一名女性,对女航天员的飞行充满期待。”武平微笑着说。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