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万人民调:超五成人认同真优生不保送也能脱颖而出

2012-06-12 09:52: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41.5%的人赞成取消高考保送生制度

郑若玲表示,既然要提倡高考的多元多样化,保送生制度可以作为一条渠道。但是,我国是人情社会,很难保证保送生制度为人情和权钱所干扰,所以关键是加强监管,制度上要透明公开。将制度置于阳光下,腐败就难有藏身之地了。

高考保送生制度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调查中,60.9%的人建议增加保送过程的透明性,52.2%的人认为应完善社会监督和举报制度,48.1%的人认为应完善保送程序,41.7%的人认为政府应加强监管。此外,37.2%的人表示要加大对违规者的惩罚,33.6%的人指出应向农村学生适当倾斜,33.1%的人希望完善保送生指标体系。

近年来,也有不少优秀考生放弃保送机会,选择参加高考。“对我来说,高考是一个宝贵的经历。回头想想,跟同学一块儿奋斗的日子特别美好。高三虽然苦,但是磨练人的意志,高考更能提高我的抗压能力。这些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鲁晋说,即使有保送资格,也应该参加一下高考,因为高考给人的收获,绝不仅仅是一张通知书。

有人说,真正优秀的学生即使不保送,在高考中也会脱颖而出。调查中,58.1%的人对此表示认同。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教授认为,保送生、自主招生等方式,针对的是高考“一刀切”的弊病,给高校一定自主权来选拔更适合自己学校目标的学生。这些学生可能是在某些方面具有特长,也可能是创新能力更强,是招生选拔更加多样性的体现。“不能指望用保送、自主招生等招生方式来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

郑若玲也表示,一个制度很难保障又公平公正又科学有效。对于保送生制度来说,便常常处于要公平还是要效率的两难境地。

调查中,41.5%的人赞成取消高考保送生制度,20.2%的人反对取消,38.3%的人表示“不好说”。

“高考改革首先要讲的,恐怕还是公平”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赵振宇教授认为,高考录取讲求“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对于贫困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在基础教育阶段享受了较少、较差的教育资源。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教育起点不公平、过程不公平,却要他们在高考中同场竞技、一决高下,以分数论英雄,其结果怎么可能是公平的?

有些高考的改革,可以借鉴台湾的做法。台湾有类似于我们的校长实名推荐制的举措,叫“繁星推荐”。因为台湾也有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为了照顾偏远地区的孩子,他们有这样一个措施:如果一个学校连续3年没有学生被明星大学录取,校长就可以推荐一到两名学生去参加明星大学的入学选拔竞争。这就照顾了偏远乡村的孩子,虽然推荐了不一定录取,但至少有竞争的机会。“我们是否也可以考虑面向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地区建立这样一种制度,让落后地区的孩子也享有平等的机会?”

史静寰说,今年,全国高校针对贫困地区提供了1万个招生名额,以保证那里的孩子有更多机会进入高校。“提高教育质量是改善教育公平最现实的途径,应弥补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避免教育资源的过度集中。”

“高考改革难度很大,因为高考实际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事关教育全局,牵涉到中学、大学和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高考表面上是一个考试,实际上关系到社会分工和将来的社会结构,是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在考场上的集中体现。高考改革遇到的两难问题,是社会本身存在的。现在大家说高考问题,其实都是社会问题。

刘海峰表示,改革的速度和火候一定要掌握好,不能推进太快。现在社会各方面对高考改革的看法各不相同,其中很多是不同利益群体的事情。“讲多样性有道理,也有必要,但高考改革首先要讲的,恐怕还是公平。”

如何推动高考公平?调查中,60.3%的人希望高考评卷和录取透明操作,便于公众监督;47.3%的人表示应加快制定《考试法》,明确受教育者的考试权益;43.4%的人建议让考生重归“裸考”;42.1%的人表示应减少高考地域差异;41.7%的人赞同在监管体系健全的情况下,适当采用保送等方式作为高考补充。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许银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