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接受现实 做气候变化的主动适应者

2012-06-06 10:41:02 来源:新华科技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接受现实 做气候变化的主动适应者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9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气象防灾减灾与应对气候变化”与网友在线交流。图为访谈进行中。中国政府网陈竞超 摄

人工影响天气条件有三 旱区增雨条件苛刻

有网友提问如何看待人工影响天气对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我们身边的人可能会有这种感觉,天似下非下的时候,这个雨下来了,是不是人工干预的结果?

郑国光局长对此表示,云降水形成最起码有三个条件。水汽变成雨下到地面,首先要有水汽,没有水汽怎么形成雨呢?第二,怎么把水汽变成雨。我们说它必须要有向上抬升的运动,把这些水汽向高处抬升,气压低了,温度低了,水汽就饱和了,一饱和就变成雨下来了。但是还不够,云里面必须要有凝结核。所以人工降雨是利用水汽,然后是云的抬升,就是一定要有适合的量、适合大小的云凝结核加快水汽变成雨滴下到地面。所以我们打炮也好,飞机向云里播散凝结核,能够更有效地把水汽变成雨,我们叫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或者消雹,我们给云里提供大量的凝结核,使大的冰雹变成小的冰雹。[详细]

人工影响天气催化剂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微不足道

郑国光介绍,人工影响天气使用碘化银作催化剂,是由于碘化银的结构和一些小冰晶的结构一样,1克碘化银可以产生的冰晶凝结核大约为10的10次方到13次方。

“每年全国人工影响天气需要的碘化银不到一吨,换算成银可能就是200公斤到300公斤,分布在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郑国光说,根据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对北京市降水的分析表明,碘化银包括银离子的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和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说明碘化银影响环境是微乎其微的。”

来源:新华科技   编辑:许银娟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郑国光 气候变化 水汽 碘化银 凝结核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