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皖北“煤城”转型发展焕生机

2012-06-05 16:18:07 来源: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打造皖北“江南水乡”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区位条件,淮北目前确立了“皖北江南、文明淮北”的城市发展定位,一个山清水秀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已初步显现。

1960年以来,持续不断的煤矿开采造成淮北地表塌陷,地下水位上升,形成了塌陷湿地。淮北市“因祸得福”,五个由此形成的湖泊为当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近年来,淮北市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保护当地的湿地资源,南湖、东湖等大型湿地公园已成为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为淮北又添几分灵性。

“下一步,我们将突出山、水、城、林交融一体的城市特色;积极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并积极探索和推广湿地养殖、垂钓、休闲旅游和湿地水资源利用等湿地生态利用模式,做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淮北市林业局副局长陶士军回顾了淮北近年生态保护与治理所走过的艰苦历程。他说,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淮北市的林地面积已达73.4万亩,森林覆被率达16.87%,林木绿化率20.24%,为全省的造林工程建设树立了典范。

目前,淮北市东部荒山绿化面积已达四万亩,并计划再绿化荒山六万亩。“我们一定会把淮北打造成皖北的‘江南水乡’。”毕美家对此深信不疑。

一个好人最多的城市

52年的煤炭开采历史造就了淮北这座城市独有的煤炭精神——“燃烧自己、温暖他人”。提起淮北层出不穷的好人好事,毕书记言语间充满了自豪:“在淮北,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现象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乐善好施、包容大度已经成为市民中的时尚。”作为全省的第一个文明城市,淮北目前已有88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好人人数占城市总人口的比率在全国排名第一。

“虽然我们的人均收入不是最高的,居住环境也不是最好的,但我们的城市发展平和、全面,我们的人民是幸福的。” 2011年,淮北市入选由社科院评选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百强榜单。

毕书记说,淮北城市小,人口少,所以城市发展必须全面,“不能偏科。”而这个皖北小城,在面对煤炭资源日渐枯竭的难题时,不断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城市转型发展新道路,为220万淮北市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来源: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记者 宋海明 刘楠雪 刘冬辉)编辑:马原

编辑: 马原 标签: 皖北 “煤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