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知己学生讲述“离开雷锋的日子”

2012-02-24 13:43:5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知己王佩玲:曾准确预测雷锋的人生境界

王佩玲从里屋翻找了很久,取出来一个小盒子。打开,里面是一枚小小的、金色的、边缘已有些锈蚀的雷锋像章。

“送你的。”她笑了,神情仍有几分年轻姑娘的烂漫。

同时递过来的还有一段复印下来的文字:

“亲如同胞的弟——小雷(临别留念):你勇敢聪明,有智慧,有前途,有远见,思想明朗,看问题全面,天真活泼,令人可爱,有外在的美给(和)内在的美。对任何同志都抱着极其信仰(赖)的态度等等。这一切结合起来,真算得我心爱的弟弟,忠心的朋友……”

落款是“你姐黄丽”,时间是“1958年11月9日”。这段日记本扉页上的赠言是雷锋的遗物,原件被中国军事博物馆珍藏。落款中的“黄丽”直到1997年才被人们找到,就是长沙望城的女工王佩玲。

1958年,王佩玲与雷正兴——后来的雷锋,在湖南望城县团山湖农场一起度过了不到一年的美好日光,而这段赠言,就是那段日子的完满归纳。

在王佩玲的记忆里,那时候的雷锋“还是细伢子呢”,白暂皮肤,刘海蓬松松的,穿一身半新不旧的蓝色工作服,衬衣领子永远干干净净。

当年的团山湖是一个激情万丈的大农场,雷锋在这里学会了骑马,学会了开拖拉机,更开始写小说、诗歌,并在报纸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散文。王佩玲记得,只要是闲暇时间,雷锋手里总是拿着一本书。

一天,王佩玲忍不住对雷锋说:“你有那么多书,也借我一本看看吧。”雷锋借给她的第一本书是《刘胡兰小传》。打那以后,他们接触越来越多。“我们都喜欢看书看报,他有个藤条箱子,打开给我看过——哎呀,没有几件衣服,满满的都是书。”

随着接触越来越多,他们的感情也越来越亲密,开始姐弟相称:雷锋叫她“王姐”,她叫雷锋“小雷”。

年龄上,王佩玲比雷锋大三岁,但在学习上、生活中,雷锋却像个哥哥:她生病时,他端水送药;她摸黑去潭边洗衣服,他陪着一起去……“当时多少人以为我和他恋爱。其实我们很单纯,根本没有往那方面想。他是孤儿,我比他大,男女一起只是互相帮忙鼓励。”

不久,王佩玲被派到湘潭学习。5个月后,雷锋被鞍钢招为工人。临行前,他特意来找王佩玲告别。

“他送了我一张照片,我呢,就送给他一个本子。”王佩玲在本子的扉页上写下一段长长的临别赠言。落款时,“因为有人在传我跟他恋爱的话,我就不想署上真名,雷锋就给我取了‘黄丽’这个名字。”

在湖南方言里,“王”“黄”同音。“丽”呢?雷锋的解释是“天生丽质”。

也许是精神气质相通,也许是冥冥中自有感应,王佩玲的赠言,是这样精准地预测了雷锋未来的境界和人生——

“……弟弟,干劲和钻劲使你勇往直前,希望你在建设共产主义中把你的光和热发遍到全世界,让人们都知道你的名字,使人们都热爱你和敬佩你……”

雷锋离开湖南后,王佩玲也辗转了十几处地方,他们就此断了联系。直到1963年3月,王佩玲在报纸上看见毛主席为雷锋的题词,看见了配发的照片,才知道,原来“雷正兴”已经改了名字,烈士“雷锋”就是当年的“小雷”。

王佩玲难过极了,她大病一场。“我和他一来是好姐弟,二来是真心朋友,他没有亲人来守孝,我就是他亲人。”

年少时的感情强烈而懵懂,也许连自己也捉摸不透。“我们家乡有人说,假设我和雷锋在湖南结婚,他就不会牺牲,但是我说假设不得,雷锋有他的志向。玩得好也不一定会在一起,还要看缘分在不在你身边。”

王佩玲直到28岁才结婚,之后的人生路走得崎岖坎坷。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她从未对人提起与雷锋的往事,然而,“小雷”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她的人生。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雷锋 离开雷锋的日子 雷锋的故事 学生 雷锋日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精彩热图

三版《西游记》雷人大对比

全球最新奇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