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南日报》近日报道,长沙橘子洲新貌形似巨轮,行使在逶迤北去千里湘江。今天,这条见证过近现代中国史的先驱之河,正见证着一场新的深刻变革。“撬动着”湖南依湘江而居的近60%人口,沿湘江而立的70%以上大中型企业和占全省七成的其流域GDP。湖南省委书记周强表示,“未来五年,湖南将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目标,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两型社会,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人与自然相和谐,是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至美湘江,思变,谋变,嬗变。湘江的波澜起伏,映射了湖南发展生产生活管理方式走向,具有巨大的撬动意义。
发展才是硬道理,“两型”撬动湖南发展方式之变已是不可动摇的真理!
既要解“不足”,又要解“不优”,这些都需要一定的力度!转变发展方式是一场硬仗,不转不行,慢转也不行。所以,无论从决策到执行,没有一定的力度,那是无法实现的。“工业园”和“绿心”,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观;“工业园”到“绿心”,凸显了“绿色湖南”的建设决心与力度。今年3月出炉的新规划最终将昭山定格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绿心”,89%的面积禁止和限制开发。湖南要将这个国内外独一无二的城市群“绿心”建成长株潭的“生态客厅”、湖南人民的“现代桃花源”,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梦,更是对环保、对生态、对人民生活质量的尊重与大力践行。“工业园”可以多处建,城市“绿心”不可复制。以后有了“绿心”的城市群,才是真正的“明珠”,不再仅是潇湘八景之一,而是中国甚至全世界的“绿心”,一道打响全国甚至全球的景点!这,不正是湖南正在建设的“两型社会”的真实前景吗?生活在这样城市的人民,不“青春焕发”、不“倍感幸福”也难!!
湘江西岸,岳麓书院,讲堂檐下高悬“实事求是”一匾。这四字精髓被青年毛泽东汲取,对中国的命运影响深远。2007年底,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3年多来,借力“两型”先行先试,长株潭快速崛起。湖南选择了建设“两型社会”,“转方式既有共性的规律,又有个性的差别。湖南转方式要实事求是,”不正彰显湖南的决策者清醒而果决吗?找对、看准的事雷厉风行做下去,特别对独创的事情决定做并且要做好,既要担当精神,也要有奉献精神,我为湖南有这样的事与人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