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国家经验
一些典型国家和地区的电话实名制实施情况如下:
日本——运营商联合签约
日本是电信业发展较早、也较发达的国家,也较早遇到垃圾短信、手机诈骗等问题,由于缺少相关立法,业界首先自发合作治理,随后政府也通过议员立法的形式予以规范,保证移动通信业的健康发展。
日本移动数据业务发展全球领先,短信、彩信以及电子邮件等业务已经成为用户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日本的移动运营商采取了机卡合一的政策,用户与运营商签订1-2年的服务协议后,即可以较低的价格获得手机终端并享受该公司的服务,因此在日本签约后付费用户占据绝大多数,预付费卡用户比例较少。尽管如此,日本预付费手机犯罪事件还是时有发生,并呈现出出现早、情况复杂等特点。日本运营商早在2000年就已经注意到预付费手机犯罪的问题,采取了行业联合管制的方法进行预防。2000年5月12日,日本5家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J-Phone(即现在的Softbank Mobile)、IDO、DDI Cellular、Tu-Ka Cellular(IDO、DDI Cellular和Tu-Ka Cellular现已并入KDDI集团)联合宣布,针对日益严重的预付费手机犯罪问题,共同协商采取防范协议。根据协议,新入网的预付费移动用户,需要到运营商专门的门店,提供身份证、护照和驾照等有效身份证件,注册登记后,打电话到运营商的管理中心激活,才可以使用。在住所、姓名等信息得到确认后用户方能获取手机。针对已经入网的用户,呼吁提供其住所、姓名等个人信息。协议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实施时间,只是要求各公司在完成准备工作后尽早开始实施。此外,协议规定预付费手机同普通手机一样,用户应根据法律配合警察等司法机关,提供必要信息。
除实施行业联合管制外,各运营商还依据自身情况,针对已有的预付费卡用户采取了一定的处理措施。如NTT DoCoMo公司曾动用了270亿日元资金,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使用户可以自动屏蔽那些一天内发送量超过200次的短信。此外,为了减少垃圾短信对用户的骚扰,该公司还引进了用户可以自行在手机上设定短信地址的技术,使发信人无法按照电话号码向手机用户发送短信。NTT DoCoMo于2004年12月开始要求预付费用户提交真实姓名以及公司名称进行身份认定。为了阻止欺诈性犯罪得以继续蔓延,NTT DoCoMo结合该公司预付费用户数量较少的特点,决定在2005年4月起正式停止移动电话预付费服务。
随后,面对预付费手机犯罪日益严重的现象,2005年日本政府开始着手处理。首先,日本政府通过议员立法的方式,防范手机犯罪行为;其次,由于犯罪分子主要使用预付费卡手机进行犯罪活动、难以追踪,日本政府考虑禁止该业务。但是,为了避免对运营商造成影响,要求日本媒体禁止对预付费业务事件过多关注,保持冷静处理。
在日本政府和运营商的联合治理下,截至2010年第一季度,日本接近1.1亿移动用户中99%是签约后付费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