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在北京实行?
北京未到涨价时机
目前来看,北京尚不准备动用这一手段。
昨天,北京公布了12项措施稳定物价,分别从供给、保障、减负、监管角度落实“国十六条”。其中,并不包括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此前,国家发改委也有判断:“目前还没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发改委指出,近期经过各方面的积极努力,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限价时机未到”,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玺也持相同判断。
选取11月19日和11月30日主要蔬菜价格为对比样本,他称,目前大部分蔬菜上市量增加、价格回落。以11月蔬菜价格为例,当月11日的蔬菜加权平均价是每公斤3.05元,去年同期是1.78元,上升了64%,达到峰值。到了30日,上升的幅度降到15%,与去年同期价格基本接近。
张玉玺称,北京是典型的农产品靠外援的城市,行政手段干预价格可能在短期内可以达到降价的效果,不过一旦全国各地的菜不再往北京输送,量小了,价格会再度疯涨,将形成恶性循环。
他认为,“面对‘请不来,叫不来,赚钱准来;轰不走、赶不走,赔钱准走”的市场,提高农产品自给率、可控率和储备调控率,对价格的平稳更加实用。
张卓元开出的药方则是,加强对主要消费品的成本监审,让老百姓心中有数,也令有关部门在价格调节中掌握合理边界,正确区分“哄抬物价”与“合理涨价”。
更注重长效的观点来自赵弘。他认为,当前更重要的是,政府要考虑资本的出路,即流动资本投资的方向和投资形式。通过金融创新,把流动资本集中起来,通过金融工具和手段进入实体经济。
来源:京华时报 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