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发地市场里在过秤芹菜。(资料图片)本报记者范继文摄
一斤黄瓜,中间商从山东寿光菜农手中收购时,价格约为1元。运到北京,市民从小区周边的市场或超市购买时,价格已至少为每斤3元。
经过数百公里辗转,山东寿光菜身价倍增。
在这个物价高企的年代,市民普遍感觉“菜贵了”;与之相关的菜农、中间商却纷纷抱怨,这个行业的利润薄了,甚至赔本。
人工成本急剧上升、汽柴油价格上涨带来的运输价格高昂、各项杂费“不约而同”的上涨,助推寿光菜完成身价倍增。
同样是这些因素,削减着这个行业的利润空间。于是,“菜贵”与“菜贱”这对矛盾的感觉,存乎不同人心中。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易靖 于杰
人工金贵
太多的成本在不断上涨。其中,人工成本上涨显著。
一周前,张强(化名)对今年的蔬菜市场是很乐观的。
作为新发地较大的一家蔬菜供应商,他在山东寿光有数百亩蔬菜基地,还有成百上千签约、未签约的代销农户。张强认为,他既是菜农,也是中间商。
当时,他从山东起运的黄瓜差不多1块1一斤,到新发地能卖到1块4左右。此后,在多项干预政策作用下,黄瓜等蔬菜价格开始回落。
即便在一周前,张强感觉与往年相比,利润仍然薄了。太多的成本在不断上涨。其中,人工成本上涨显著。
11月24日,张强发了一车菜到新发地。其中,黄瓜有1.6万斤。张强说,这么多黄瓜要雇3个男工、6个女工采摘、装箱。一个男工一天120元,一个女工100元。要紧急装运时,还可能加价。去年,一个男工一天只要80元,一个女工只要70元。
多数情况下,发往北京的运菜车都会满载而行。张强介绍,满载差不多六七万斤,用人工得有近百人。跟去年相比,一车的人工成本上涨两三千元。
菜运到新发地后,张强会在当地雇3个装卸工,每天的费用是500元;另外,他从山东带去4个人帮忙销售,每天的费用是400元。这些工人每天都包伙食。算下来,在新发地每天的人工成本差不多是1000元。而在去年,装卸工100多点儿都能找到一个,整个成本得少约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