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3日,日本向同盟国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五十年代
1951年9月4日,美国在排除我国参加的情况下召开旧金山对日和会,片面通过对日和约,周恩来总理兼外长9月18日发表声明,指出对日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9月8日,美日签订安全条约,结成军事同盟。
1952年4月28日,日本政府同台湾当局签订和约。5月5日,周恩来外长发表声明,坚决反对日蒋和约。
1952年6月1日,我贸促会同日本促进中日贸易三团体签订第一次民间贸易协议。
1954年10月30日,李德全、廖承志率红十字会代表团访日,这是我民间代表团首次访日。
1955年4月15日,我渔业协会同日本日中渔业协议会签订民间渔业协定。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公布全国人大关于处理在押日本战犯的决定。6月27日,周总理宣布除45人外,全部释放1017名日本战犯。
1957年6月2日,日本首相岸信介访台,支持蒋介石“收复”大陆。7月25日,周总理会见日本记者驳斥岸信介敌视中国的政策。
1958年5月2日,长崎发生日本右翼侮辱我国旗事件。中日贸易因此中断。7月7日,我提出中日关系“政治三原则”:日本政府停止反华言行;停止制造“两个中国”;不再阻挠两国关系正常化。
1959年3月12日,日本社会党书记长浅沼稻次郎在北京发表演讲,指出“美帝国主义是日中两国人民共同的敌人”,翌年10月12日被日本暴徒杀害。
1959年9月20日,周总理同日本前首相石桥湛三签署会谈公报,确认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改善两国关系,促进人民友好。10月21日,自民党顾问松村谦三访华,支持周总理和石桥湛三的会谈公报。
六十年代
1960年8月27日,周总理会见日本贸易界人士,提出我“对日贸易三原则”:政府协定;民间合同;个别照顾。
1962年11月9日,廖承志和高碕达之助签署发展民间贸易备忘录。
1964年4月19日,廖、高办事处签署关于互派代表和互设联络事务所的会谈纪要及互换记者的会谈纪要。
七十年代
1971年10月2日,我提出“中日复交三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蒋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必须废除。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29日,中日两国政府发表《中日联合声明》,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1978年8月12日,两国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同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访日,双方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
1979年12月5日,大平正芳首相访华,承诺向我提供第一批政府贷款。
八十年代
1980年5月27日,华国锋总理访日。这是我国总理首次访日。双方商定于同年召开中日政府成员会议。7月8日,华国锋总理赴日出席大平首相葬礼。
1980年12月3日,首届中日政府成员会议在北京举行。该会议至1987年6月共举行了5次。
1982年5月31日,赵紫阳总理访日,提出“中日关系三原则”:和平友好;平等互利;长期稳定。
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篡改侵略中国的历史,引发第一次教科书事件。
1982年9月26日,铃木善幸首相访华,表示日中关系已进入成熟时期,关于教科书问题,日本政府将按照《日中联合声明》的精神负责尽快加以解决。
1983年11月23日,胡耀邦总书记访日,同中曾根康弘首相确认“中日关系四原则”:和平友好、平等互利、长期稳定、相互信赖,并决定设立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
1984年3月23日,中曾根首相访华,决定向我提供第二批政府贷款。
1984年9月10日,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首次会议在东京召开。该会迄今已召开15次。
1984年9月,三千名日本青年应胡耀邦总书记和中国全青联邀请访华。
1985年4月21日,彭真委员长访日。这是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首次访日。
1988年8月25日,竹下登首相访华,承诺向我提供第三批政府贷款。
一九八九年1月7日,裕仁天皇病逝。2月24日,钱其琛外长以杨尚昆主席特使身份出席裕仁天皇葬礼。
一九八九年4月12日,李鹏总理访日。明仁天皇在会见时谈到中日间不幸历史时,第一次以“表示遗憾”这种表达方式向中国道歉。
一九八九年7月14日,日本参加西方七国对我制裁:冻结第三批政府贷款,停止高层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