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中国故事
![]() |
七成北京人“不动不行” 健身关注心理健康 2009-08-04 17:11
六成市民在公园运动 数据:北京市民选择锻炼的场所主要是公园、专业体育场馆、健身俱乐部、社区健身点和户外。其中,提及在公园锻炼的市民最多,为62.8%,其次是社区健身点为49.8%。能在专业场馆健身的也有26.6%,还有16.7%的人在俱乐部锻炼。 案例:“改革开放前,一些地方虽然有了基本的体育设施,但是很少很简陋,甚至根本没有大型的体育场馆。”赵健先生说,“那个时候,想找到一个像样的体育场馆很难。现如今,社会的确发展了,我为自己处于这个时代而骄傲,健身场所的多样,就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点评:这些数据说明,公园由于价格低廉,场地较多, 空气不错,因此受到了大多数市民的认可。户外健身人群增多,说明北京市民的确已不能满足在室内进行健身活动,更看重健身质量。 健身伙伴:夫妻、孩子和朋友 数据:北京市民锻炼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主要的方式有单独锻炼、以家庭为单位和与朋友一起锻炼3种。其中,提及单独健身的人最多,为55.8%,夫妻共同锻炼的为39.3%,兄弟姐妹一起锻炼的为20.5%。分别有19.8%和25.2%的人选择与家长或孩子锻炼,和朋友一起锻炼的为67.8%。 点评:数据有时就是这样有趣,它也许本身很枯燥,但枯燥的数据,恰恰又很生动,再一琢磨,您就会发出笑声。比如,这次调查数据显示,除了单独健身以外,当问到您最想和谁、或者说您最有可能和谁一起健身时,大家都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这样的数据说明北京市民依然十分看重家庭,看重朋友之间的情谊。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整个社会才会和谐。 九成以上市民健身月消费在300元以下 数据:绝大多数市民选择低成本的健身消费方式。在健身消费月均费用从100元以下至1500元以上的选项中,77.9%的市民选择月消费100元以下,在101元至300元之间的占16.5%,能消费301元至1500元的占4.8%,能消费1500元(不包括1500元)以上的只占到0.2%,不知道和拒绝回答的占0.6%. 点评:这说明我们的社会虽然在飞速进步,普通市民的思维已经向主动健身转变,但健身消费还不高,不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身消费”将占据更高的比重。 八成以上市民认为健身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数据:您现在认为健身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吗?对此表示认可的市民占到被调查者的86.1%。而不太认同的只占1%,0.5%的人表示非常不认同,0.6%的人表示说不清,还有11.8%的人表示一般。 点评:绝大多数市民认同健身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现在多数市民已把健身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仔细想想,在当今社会,没有一点运动的生活,会是多么枯燥! 编辑:肖亭 宁波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 孔宁 龙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