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CHINADAILY手机报
English | Français
中国文化    |    英语点津    |    新漫网    |    
 
查询: 搜索     高级查询
福州 > 福州要闻

福州治水兴城的历史篇章:筑坚固的“沿江长城”

2011-03-14 10:13

盛世好修堤

堤坝是闽江两岸先民最早广为采用的防洪工程措施。

它的历史由来已久。闽王王审知治闽二十九年,就曾“修城固堤,大兴水利,筑罗城,砌水门,挖护城河,建夹城,开河通浦,引潮贯市,扩浚西湖,灌益闽、侯两县,复于福清诸县修堤筑坝,建陂凿塘,功于一役而利及百代”。

不过,历史上福州及闽因地处“南蛮之地”,穷山恶水居多。此外,闽江流域只有进入闽侯境内才始见平原,难觅成片万亩田,不像黄河、淮河流域,对于一个农耕国家而言,并非粮仓重地,历代中央统治者对其防洪建设支持甚少。民国6年(1917年),曾有有识之士提出筑堤浚河的设想,但未能实施。此后,时局动荡,资源匮乏,当时政府已无暇进行闽江的防洪设施建设。

一些村民、乡绅自发组织修建了“自救堤”,古人称之为“旱堘”。然因质量和防洪标准都很低,因而筑毁交替,屡毁屡筑。一遇上洪水,照旧是淹没田屋,洪害未减。老百姓在抵御洪害时,也没有水文数据可供研判。直至1933年,福州市第一个水文站——竹岐水文站建立,闽江才开始有了自己的水文数据。

筑一道坚固的“沿江长城”,是福州人民多年的心愿!

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951年,人民政府开始着手治理闽江下游水患。1953年9月,闽江北港北岸防洪堤建成,为省会福州构筑一座“生命的屏障”。堤坝起于西河闸,利用金牛山余脉及祭酒岭天然高地,从西往东沿义洲、帮洲、瀛洲,再经鳌峰洲至魁岐(九孔闸),成为福州市最重要的防洪堤。同年,建成闽侯县荆溪、南屿、南通等防洪堤。1954年,建成建新南、北堤和盖山南、北堤及闽侯上街防洪堤。1956年,建成闽侯甘蔗及竹岐两处防洪堤。1965年,建成城门南、北岸防洪堤。至此,闽江下游建成了10大防洪堤,堤的总长度102.87公里,大规模的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完成。此后,不断维修加固,增高培厚,逐步提高防洪标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友情链接
 
 客服电话:010-84883300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webeditor@chinadaily.com.cn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