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打造“橄榄型”社会

2013-03-14 10:12:52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再分配:扶弱济困缩小差距

二次分配领域注重公平,着力于缩小初次分配之后的差距,这已成为共识。

过去的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累计8729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8%;取消农业税……一份份民生清单,体现了政府在再分配领域对公平目标的一以贯之。

“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优化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作为空间,是再分配领域。”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代表指出,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意味着能力强的人、稀缺的要素,能够获得更多的报酬,反之,则会成为低收入者。

因此,在初次分配之后,人均收入有一定的差距是正常的。减少这个差距,需要在二次分配阶段合理地“抽肥补瘦”。

怎样“抽肥补瘦”?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再分配领域调节收入差距的手段各有侧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委员认为,每一种都有进一步改革的重点。“比如税收,应考虑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提高资源税税负水平;合理调整部分消费税的税目和税率,将部分高档娱乐消费和高档奢侈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

“除了‘抽肥补瘦’,还要向社会提供无差别的公共服务,这也是公平在再分配领域的体现。”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委员指出,从实际情况看,这些年尽管加大了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但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全社会的公共需求尚有很大距离,而且,这一供给的差距仍然是影响城乡、地区、不同群体实际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只有满足了社会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由身份、地区差别导致的收入差别,才会真正缩小。”王广谦强调。

相关报道


编辑:王琦琛 标签: 初次分配 收入分配制度 两会 橄榄型 蛋糕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