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重要的是国企必须“国有化”。现在国企已经演变成为国家代理人的企业,和社会、公众毫无关系。政府必须建立各种制度机制让社会监督国企,让民众参与国企。这在国际上有很多经验。在很多国家,公共部门的运作具有很高的制度性保障的透明度。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监督这个部门,也可以有议会对这个部门的运作进行监督和规制。不管怎么说,公共部门必须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没有这个环节,国企就很难产生出其社会责任来。没有社会责任,这个部门就会成为社会抱怨的对象。
在中国,国有企业并不是现代的产物,早在《盐铁论》中就已经论及国家垄断重要产业的意义,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国防安全、应付危机和平衡市场。
历史发展到今天,所有这些功能还继续需要。
实际上,就应付危机来说,这种功能需要不断强化。全球化在大大推进了国际市场的形成的同时,并没有使得国际市场更为强大;相反,国际市场变得越来越脆弱。既然没有国家能够逃避全球化,那么所有国家也要考虑如何应付日益增多的危机。这些都是中国国企的存在的理由。
但是,国企必须改革,如果像今天那样任其发展,就会后患无穷。在西方,当“看不见的手”(市场)占据完全的主导地位,政府缺失规制能力的时候,危机必然发生。中国则相反。当国有部门完全占据主导地位,而市场无从发挥其作用的时候,危机必然发生。要避免危机,进一步的改革是唯一的选择。
(作者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文章仅代表个人看法。)
(来源:新华网 编辑:陈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