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巴塔利班头目4月初录像公布 预言见到袭美成果|科学家用“侏罗纪公园”技术让猛犸复活近一步|世博之最——各国展馆争奇斗艳|
上海世博会搭建中国“公共外交”新舞台
2010-05-04 00:00:00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上海普陀区曹杨新村居民周康乐的家,如同一个小型的博物馆:“空军一号”帽子、NBA队服、美国画家的油画、日本明信片……他最珍爱的是两本厚厚的相册,里面贴满了过去十年曾到访过他家的外国客人的照片。从2001年起,退休教师周康乐和妻子窦祖文,在自己的家中已经接待了5000多名来自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的游客和研修团,为他们提供地道的上海菜肴,或者短期体验式住宿。

最近,老两口还专门添置了一套新沙发,准备接待因世博会而来的外国友人。周康乐说,跟以前的接待相比,上海世博会更有意义,“我们虽然是普通市民,但我们的形象就代表着中国老百姓的形象”。

上海世博会,已经成为中国面向全世界的“公共外交”新舞台:世界从世博会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从世博会更好地认识世界。

人人都是外交官

在世博会美国馆中,活跃着数十人组成的“学生大使”,他们都是来自全美各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美国馆馆长费乐友介绍说,他们的“任期”为三个月,半年内将有一次轮换。“学生大使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们将在未来扮演中美之间友谊和合作的桥梁。”

民众是公民外交最为重要的主体。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蔡建国说,每个市民、各国民众用心地参与世博会,这本身就是一种公共外交行为。

作为世博会语言类志愿者之一,同济大学德语系三年级学生李昇欣为世博会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仅参加了学校里组织的世博论坛和世博知识讲座,还阅读了大量德国文学作品。在他眼中,翻译不是被动的传声筒,而是在沟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要通过我的讲解,让客人们增加对中国的感性认识。”

熟悉德国文化的李昇欣说,德国人重视理性和数据,喜欢用事实来进行证明,并喜欢学习别国的历史对本国进行反思,所以他准备多给他们介绍中国的历史和传统。例如在介绍中国馆的颜色时,他准备的解说词是“中国馆的外观是红色,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中,它象征着幸福和吉祥。”

世博会开幕式的壮观极大激发了上海老百姓的主人翁精神,大街上身着绿衣的志愿者随时乐于提供服务,“人人都是东道主”成为普通民众的心声。48岁的上海出租车司机叶平说,作为上海市民,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一切为顾客服务,坦诚实在,欢迎八方来客,接客不绕圈子,让外国人都能感受到上海人的热情和真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奇怪运动:印度皇家摔跤
作为世上最奇怪的运动项目之一,印度摔跤是在混有酥油和其他东西的粘土或脏泥上进行。 >> 详细

论坛
70年代北京小学语文课本
1970年代,特别是1972年—1976年的小学语文课本特别不好找。网友王沛人10年才找到3本。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