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
中日料难有大冲突:
日本对中国心态有些矛盾
广州日报: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会面临哪些问题?
梁云祥:中日间确实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矛盾,一时半会不易解决,比如历史认识问题等,但结构性矛盾并不意味着发生冲突,还是可以通过对话来解决。
今年5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期间,双方签署一个文件,制定了中日关系发展大框架,不管有多少矛盾,都放在这个框架中解决;双方在战略上承认和支持对方的和平发展,不把对方视作敌人。
广州日报:日本国民对中国发展抱有什么样的心态,我们该怎么看待?
梁云祥:“中国威胁论”首先产生于日本,而且是各种各样的威胁论,军事威胁、人口威胁、资源威胁、食品安全威胁等。关于中国,日本国民看到的更多是负面报道,但同时,大部分日本人主张一定要和中国搞好关系,否则以后有很多麻烦。他们对中国不是特别信任,一方面想和中国搞好关系;同时又对中国发展抱有担忧,这就是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心态。
从长远来看,中日两国斗则两伤,和则两利。我们有必要与日本展开合作,但在参拜靖国神社之类的问题上,当然也要坚决反对。对于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中日关系,我的基本判断是,非敌非友,既不是敌人,也不是盟友,总会有摩擦和矛盾,但双方都不愿爆发正式的冲突。
广州日报:小泉时期,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曾让中日关系陷入低潮,该问题以后会不会再度成为中日关系的大麻烦?
梁云祥:不能排除,但可能性越来越小。很多日本政治家都参拜过靖国神社,但我们无法接受的是首相和官方正式参拜。未来如果出现像小泉那样强硬的首相,不排除这一问题再度扰乱中日关系,但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搞坏与邻国关系,对日本没有好处。
广州日报:日本国内有人提议,将甲级战犯的灵位从靖国神社移出,分开祭祀,这能解决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吗?
梁云祥:这是解决方法之一,还是小泉提出来的。但我不赞成这种做法。首先,日本政府很难做到;其次,如果真如此,我们将更被动,靖国神社里供奉的不只是14个甲级战犯,还有包括乙级战犯在内的大批侵略者,这些人就可参拜吗?
我觉得,从长远看,可另外建立国家公墓,和二战一刀两断。 (来源:广州日报 本报记者/党建军、李明波)
点睛语
● 2009年的日本大选,自民党和民主党都有获胜机会,但都无法实现单独组阁,必须联合其他党派。从长期来看,日本正在向两党制的方向发展,但这需要时间。
● 不论是自民党还是民主党赢得大选,日本外交政策不会有大变化。因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走向保守化,不仅是政党保守化,而是政治整体的保守化。
● 保守化还意味着,日本外交将更加外向,会更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这一点,不会因为政党交替而发生变化。
● 日本政坛在频频变动之中,也有不变之处。对我们来说,热闹非凡的日本政坛人事变更固然值得关注,但日本政治走向的大趋势同样需要密切注意。 ——梁云祥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日本问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