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推荐> 辛普森因绑架罪等被判33年监禁 | 五角大楼明年计划招募千名外籍医护 | 朝鲜外务省声明称不再视日本为六方会谈成员 | 中国争议十多年的燃油税费改革正式启动 |
美国遭遇领袖危机

2008-12-22 15:34:47

告别“武士”时代

美国当选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在论及伊拉克战争时曾说过:“我不只是希望我们的军队撤出伊拉克。我首先希望改变的是引导我们陷入伊拉克困境的思维模式。”哈佛大学肯尼迪管理学院院长小约瑟夫·奈认为,这番话不仅适用于伊拉克,也适用于华尔街,乃至整个领导阶层。人们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今天的美国需要怎样的领袖。

领袖的类型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彪悍的匈奴王,也可以是柔弱的特丽莎修女。由于在战争年代,英雄式的领袖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我们过于强调领袖的控制力和支配力,却忽略了领袖的其他风格。比如在这次美国大选中,有些人就嘲笑奥巴马只不过是一个社区活动家,而不是一名战争英雄。

领袖的“武士”形象长久地横亘于人们的脑海,但“武士”有其自身缺陷。一个聪明的“武士”,应当不只是知道如何应用武力。小布什在其第一届总统任期中,呈现出一种过于简单化的“武士”式领导风格,导致美国的国际形象大打折扣,付出沉重的政治代价。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里,军事领袖还需要精通政治和管理技巧。

小约瑟夫·奈认为,所谓“大人物”式领袖只有在以部落文化为基础的社会里才有用武之地,因为部落文化崇尚个人和家族的荣誉。但这样的社会结构已经与当今纷繁复杂的信息化社会格格不入,它不利于公民社会和社会资本的发展。现代领袖不应再强调出身,而应更重视他学过什么,曾在一个集体或团队中做过什么。

同时,小约瑟夫·奈指出,虽然女性通常比男性更擅长运用软实力,当今的信息社会也的确对“阴柔”的领导风格更为开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通过重用女性来倡导新型领袖风格。我们希望看到的是,领袖们少一点支配欲,更多地参与到集体和团队中,明白何时使用硬实力,何时使用软实力。这些技巧,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同样重要。

小布什曾把自己的领导风格定义为“决策者”,但小约瑟夫·奈认为,他常常做出错误的决策。新总统如果想重拾公众信心,必须综合运用硬实力和软实力,制定明智的战略。

并非一个人的战斗

今年的美国大选结果让美国人对未来充满期待。在他们眼里,奥巴马是一个能够单枪匹马在荒原中杀出一条血路的领袖,能够带领美国人走出艰难时世。他明察秋毫,判断敏锐,有气质,有辩才,具有无穷的潜力。

这样的领袖,在上世纪美国历史上只出现过两位。一位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另一位是罗纳德·里根。他俩都凭借各自的坚定信念,拯救了危机四伏的美国。

但肯尼迪管理学院公共领袖中心主任戴维·葛根在《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上撰文说,如果认为奥巴马也可以独自一人完成这项伟业,那就错了。今天的美国困难重重,不可能仰仗某一个救世主来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它需要一群称职的领袖。

历史上不乏先例。乔治·华盛顿的身边围绕着一批最优秀的领导人,他们共同创建了美利坚合众国;亚伯拉罕·林肯的团队中充满智者,最终取得内战胜利;“铁幕”降临时,哈里·杜鲁门的智囊团几乎堪比建国时的“国父”们……上述各个案例中,美国的领导阶层人才济济,他们勇敢、爱国,覆盖政治、经济、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今天的奥巴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支团队。

(来源:新华网 编辑:刘一川)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