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乔治·卢卡斯打造的《星球大战》可谓好莱坞科幻电影的经典巨著,在现实世界中,美国人也一直不能抑制其不断发酵的“太空梦”。
近年来,白宫除了重启里根时代的“星球大战”计划之外,为维持其在太空的“绝对优势地位”,美国军方还在不断对太空军事能力进行“升级”。
日前有消息传出,华盛顿正打算联合其北约盟友打造一个庞大的“百星计划”,从而建立起所谓的“太空快速反应联盟”。根据这一战略构想,每个北约盟国可以出资建造5颗“太空快速反应”卫星,与美国共享相关的情报信息,提升联合作战能力。这一计划将保证有100颗小型战术卫星在地球低轨道运行,它们能够配合美国在高轨道运行的大型军事卫星,形成绝对的太空战略优势。
“百星计划”无疑起源于这样一个逻辑起点,即:21世纪的战争不是陆战、海战或空战,而是一场太空战。
太空战的核心可以说是太空信息战,谁拥有了制太空权,谁就抢占了战略制高点。海湾战争可谓是第一场“天战”。战争期间,美军动用了几乎全部军用卫星系统,所使用的卫星总数达72颗,同时还征用了部分在轨的商业卫星,这些卫星构筑了笼罩在海湾上空的庞大“天网”,为多国部队提供了制胜的空间侦察监视、空间通信保障、空间导航定位和空间气象保障。伊拉克战争中,太空力量再显威力,由于掌握了制太空权,美军自始至终掌握着战争的主动。一些军事专家因此评价道:“伊拉克战争的战场等于处在美国天军的驾控之中。”
事实上,美国一直把维护太空优势作为其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优先目标。1998年,美国制定了《2020年构想》,明确提出太空作战的战略概念;2000年7月,美军制定了《太空控制》这一纲领性文件,计划于2009年开始部署天基监视卫星,成立太空攻击队;21世纪初,美军还在科罗拉多州进行了以2017年为背景的太空战演习,尽管未发一枪一弹,但被许多战略专家认为是太空战的帷幕已逐渐拉开。
无疑,华盛顿最新打造的“百星计划”,不但能进一步提升美国及其盟友的太空作战能力,还能为自己节约下一笔巨额军费,但其实施效果和前景却值得怀疑。一方面,华盛顿的盟友会否乖乖“埋单”就是个未知数。除了担心美国人对高技术转让的严苛政策可能使自己花了冤枉钱,一些欧洲国家也并不希望在军事等核心利益问题上过度依赖美国。此外,作为太空的绝对“老大”———美国人现在拥有太空中60%—70%的军用资产,目前在轨的约900颗卫星中,属于美国的占了一半以上,华盛顿再次主动发展其太空军事和情报力量,只会挑起世界新的不安甚至军备竞赛。
当然,人类尝试将自己的印记向太空不断延伸的梦想值得尊敬,但必须牢记的是,正如1999年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一次防止太空军事化会议上所言:“我们不能允许已经战火纷飞的本世纪将其恶果遗留给后世,到那时我们所能够利用的技术将会更可怕。我们不能坐视辽阔的太空成为我们地面战争的另一个战场。”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杨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