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有些怕了
天猫针对京东的“讨伐檄文”很赤裸裸,不仅指责对方非真正意义上的低价,更拿老刘的“西红柿”鄙视了一把。说实在的,这完全不是天猫以前那种举重若轻、泰然自若的表现,虽然强硬的态度、戏虐的措辞颇具王者霸气,但明火执仗、攻击对手的行为却显得有失水准。
是何原因?
怕京东挑战其霸主地位?似乎不太像。
从表面上来看,京东似乎是惟一一个可以挑战天猫垄断地位的对手。但事实上即使京东今年实现了1000亿的销售额也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意义上的威胁,试想阿里去年的销售额是1万亿,以此来算,2013年的京东是2012年阿里的十分之一,这那能算威胁!
既然京东很难撼动天猫的霸主地位,但是天猫为什么在此次大战中会表现的如此激动?
其实,天猫风光的背后潜藏了不少危机。
1、“大鱼吃小鱼”的生态危机。
无论淘宝,还是天猫,阿里的商业模式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出现。众多小本生意的小商户们是很难用重金来购买天猫主要广告位的,只有大户们才出得起这笔钱,汇聚到天猫上的流量俱被大户们吞噬,小商家只能“听天由命”,久而久之,大户们越来越强大、小户们越来越弱小。
马云在离任之前,为了解决这种生态危机,多次在重要场合发表“小而美”的道德宣言,试图通过说教的方式来消除小商户们的恐惧,但“忽悠”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小户们的不满情绪日渐高涨。
2、假货泛滥,难以管理。
淘宝、天猫上假货多,这是个常识,毋庸置疑。这是阿里商业模式的必然负面效应,根本无法解决,尤其是在山寨横行的中国大环境里。阿里生态下有数以千万计的卖家,要想杜绝假货,难比登天,别说阿里了,就是政府也不可能做到全面管控。
假货的泛滥会严重损伤客户体验,所以当消费者需要家电、手机等大件物品采购时,绝对不会在淘宝或者天猫上冒险的,这也是阿里系客户单价普遍不高,客户质量明显下降的核心原因。
两个危机,一个关乎消费者,一个关乎供应商,在加上京东咄咄逼人的价格大战,消费者与商户们稍不留神就可能发生内讧或者“转投别人怀抱”,天猫怕了。
所以,当京东以老大自居发起行业大战后,原本不屑捧场的天猫,无奈的参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