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中国经济|股市基金|经济数据|分析评论|房产动态|消费旅游|保险|理财|
  精彩推荐 有了孩子,独一代才真正长大成人!|英粉刷匠秀与首相搂脖合影 赞卡梅伦随和友善|巴基斯坦女星印度杂志“嗮”裸照 国内骂声一片|
财经>资讯抢鲜报
中企"走出去"勿在法律细节丢分
2011-12-26 08:03:00      来源:国际商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国际进行时


  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的热情逐年高涨,与之相伴,投资失败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国际金融数据Dealogic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跨境收购的失败率为全球最高,达到12%;2010年,这一比率降至11%,依然全球居首。相比之下,2010年美国和英国公司海外收购的失败率仅为2%和1%。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不仅缺乏风险控制与管理,更缺乏海外投资的全局战略。在落实有关战略布局的同时,在法律调研等微观层面失分,是“走出去”企业海外投资屡败的主因。

  在法律操作层面上,中国企业存在哪些问题?基于多年海外投资顾问的经验,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程军日前在北京律师业务研讨会上指出,很多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基本的法律环境调研环节的支撑。举例来说,很多国企在“走出去”时往往倾向于控股,但很多国家对引资门类与外籍员工比重的上限有严格的限制,由此导致双方在谈判协商中难以达成一致,乃至功败垂成。因此,中企“走出去”一定要根据不同的行业类别选择入股比例,切不可重“量”轻“质”。

  尤其是遇到不发达国家的投资项目时,很多企业往往认为与官员搞好关系即可一路畅通。但程军表示,“我们发现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会出现所谓的政治风险,恰恰是因为太相信所谓的关系,而在法律上没有做到合规。”“在非洲地区,中国企业的很多石油勘探权项目是由当地总统亲自签署的,但最后都出现了问题。”程军进一步指出,相关法律调研和尽职调查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程军举例说,有些矿权项目在交割3年后,中企在调查中发现,矿脉坐标出现了严重偏移,矿脉部分偏出了合同规定的范围,就此将丧失30%的矿量,从而不得不与当地政府重新谈判。但此时相关工业设计已经完成,中方进出口银行的贷款已经到位,企业因重启项目谈判而遭受的损失可想而知。

  此外,企业还会因一些细节的缺失,在“无意”间流失大量资金。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若剑提醒说,企业在收购海外企业的过程中,外方往往会要求将10%的并购款项追加为后续的保证金。“此保证金需存放在境外而非中国境内。一旦双方产生纠纷,甚至在没有纠纷的情况下,只要对方在当地法院申请禁止令,即可冻结保证金款项。而中国相关企业往往对外国法律不熟悉,遇此情况不会通过抗辩措施维护权益,进而造成资金损失。”陈若剑指出,遇到此类问题的企业需掌握一定技巧,应首先申请解封资金,再行启动诉讼程序,以期赢得主动。

  此外,当遇到应诉问题时,很多中方当事人往往直接将纸面文件寄往对方法院进行抗辩。陈若剑就此指出,从法律层面上讲,中国有一套依据海牙公约的送达程序,但很多企业并未充分利用。

  可以说,很多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行为并不合乎规范。“这也给法律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程军指出,法律工作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企业把关。首先,设计合理的投融资结构,同时把握流程管理、预备投资撤出。其次,针对很多中国投资方对于国内的海外投资审批制度了解不足,法律工作者应帮助企业熟悉相关规则,并使流程合规。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男女之间不可思议的报复
男男女女可要注意了!千万别小瞧情感关系的处理。有时候对方的报复可能让你招架不住哦! >> 详细

论坛
NBA宝贝热辣舞姿(图)
NBA赛场上拥有最牛的球员,也拥有最值得骄傲的性感宝贝,给球迷们带来轻松愉悦的享受。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