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展会对家电企业是否还有吸引力?
由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部门主办的2011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日前在青岛落幕。记者从组委会了解到,本届展会参展企业532家,较上届增加29家,其中国内消费电子百强企业15家,微软、冠捷、浪潮、日本印刷等知名企业也首次参展。但大牌家电企业少有参展,是不是展会对家电企业失去了吸引力呢?
青博会成交协议总额超过40亿元
四天的展会结束后,来自组委会的数据显示,今年的展会吸引超过8万专业观众,贸易成交协议总额达到了40.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6%,其中国内贸易协议额为19.56亿元,出口意向3.25亿美元。组委会方面表示,这是自举办以来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一届博览会。
在家电企业方面,青岛本地企业海尔和海信分别占据了展会现场最大的两个展区,海信以“享你所想”为主题展示了“智能之家”,海尔、美的、西门子等白电企业也在展会上展出物联网智能家电和家庭成套智能解决方案,美的共展出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电饭煲、抽油烟机等在内大小家电近百件产品,松下用厢式货车展示了103英寸的3D电视产品,海尔旗下卡萨帝品牌推出首款智能电视产品云PAD电视,东芝、飞利浦等也展示了多款彩电产品。
展会价值小,大牌企业不愿参与
但记者也发现,参加展会的大牌家电企业越来越少,包括TCL、创维、康佳、长虹、三星、夏普等国内外大牌家电企业均没有参展,部分企业已经连续多年没有参加青岛展会。有人士表示,青岛展会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青岛市政府共同承办,地方政府的参与使得展会地域色彩明显,使得不少家电企业放弃了参展。有广东家电企业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历届展会门口都是海尔、海信的宣传广告,它们都是占据位置最好规模最大的展位,活动声势也最大,相应的媒体焦点也多被吸引,我们何苦去凑这个热闹。”
事实上,这并不是家电企业放弃参展的最主要因素。在中国家电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看来,现在的展会没有办法为家电企业带来更多价值,对企业来说,“如今的展会比鸡肋还要难受”。
目前,每年各类家电展以及与家电沾边的展会都在十数个之多,除了广交会的家电展区之外,专业的大型展会包括每年3月在上海的国际家电博览会,刚刚过去的青岛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10月有顺德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此外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展会,仅在下个月中同时就有两场家电展会,在中山举办的2011中国小家电交易会,以及在宁波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宁波国际家电电子展览会。虽然部分展会有所侧重,但同质化程度较高,几乎每月一场的频次,的确让家电企业应接不暇。
记者还了解到,部分企业选择参与展会是服从地方政府行政命令,如今不少展会的操办者多为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将展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因而会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地方企业参展。
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对于目前现场展会形式的家电展构成的威胁和挑战已经显而易见。现场展会对家电企业是否还有吸引力,如何结合互联网发展新的展会模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记者 钱玮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