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主展项,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将于7月1日在台北市花博会争艳馆正式开始展出,此次以“智慧的长河——会‘动’的《清明上河图》”为名的展出活动是由上海世博局、台湾联合报系共同主办,展出时间为7月1日至9月4日,预计两个多月的展览能够吸引到60万参观者。
这幅会“动”的长卷以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制的经典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是上海世博会期间最具人气的展项。世博会闭幕后,已先后赴香港、澳门展出,吸引了超过百万名观众前来参观。如今,这个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来到了台湾。充分的体现了两岸人民同宗同源,对中华文化共同推动的愿望。主创团队水晶石公司耗费两周的时间进行严密的布展工作,利用多媒体数字科技与尖端投影技术,使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的原作,在6米高、110米长的巨大屏幕上“动”了起来。整个画面以四分钟为周期,日、夜景交替,将九百年前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风貌,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现代人眼前。
此次展出共分序厅、主秀、尾厅三个部分。
序厅是整个展览的预热,观众在此可对《清明上河图》这幅伟大作品的整体概况、创作背景,以及画中的主要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序厅的设计以“纸”为主题元素,整体营造出逐渐步入书画的感觉,特别是对图中内容的解读以“纸雕”的形式展开,别开生面。以对“纸”的尊重,体现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对原画作者的敬意。另外,序厅还展示了《清明上河图》的另外两个最知名的临摹本,清院本与明代仇英本《清明上河图》。
主秀是展览的最重要部分,忠实的还原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明星展项。百余米长的动态画卷在破浪形的幕布上展开,日夜更迭的都市场景、千余名动态人物、繁忙的汴河漕运、喧闹的街市,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个轰动世博会的展项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对古代城市生活的生动再现,还在于为今天城市人重新审视当代城市生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尾厅是整个展览的结尾,面对即将离开的观众,尾厅将《清明上河图》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虹桥”再造出来。“虹桥”位于全画中央,结构先进,形式优美,为观众留影提供了绝佳背景。
《清明上河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文化遗产。两岸人民同宗同源,对传统文化具有相同的认知。相信此次巡展,将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次盛宴,对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