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才培养计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远程教育教育网络中心主任、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青少年教育专家
全国中高考备考指导中心主任张峰教授结合具体的案例,为考生作了详细的分析:如何克服考前失眠焦虑?

全国中高考备考指导中心中高考心理辅导公益巡讲活动启动,500多名学生及家长参加了讲座
活动主要围绕着以下内容展开:考前一个月心理调适,如何使自己在高考中发挥好水平;考前的压力管理;考试焦虑应对策略和调适;考生家长应对孩子考试的正确心态和策略;考生营养保健等。目的是帮助备考学生以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水平发挥,更好地复习迎考。同时引导考生家长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保持平和心态,为考生创造宽松的备考环境;指导备考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地确定考试目标区间;通过合理认知优化学习策略,掌握考试技巧。
以下是张峰教授给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建议,希望能在考试来临之前给大家带来帮助!
考生平时一定要养成比较好的生活习惯。在重大考试的时候,要保持平时的生活规律。
中下水平的学生如何克服消极情绪?
1.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用这样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从现在出发,我要具体做一点什么,我的明天就会比今天更好一点点;
2.回忆自己以前做得比较成功的事情,也可以用笔记写下来,恢复自己的信心。
如何防范考场上晕厥现象发生?
一方面要处理好和周边人的关系,坚持人际关系的三原则:真诚、谈对方喜欢的话题、注意时间的分配;另一方面,自己感觉紧张焦虑的时候,请给自己放假,到风景优美的地方走走。
中高考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考试,面对这样的考试要常想,只要努力了,即使失败了,也无怨无悔;假使真的在考试中发挥失常,如何面对这残酷的现实呢?中高考后那漫长的等待期,该怎样度过?又该如何调整自己考前孝考后的心态?
张峰教授说;近年来高三考生自杀,离家出走等悲剧何时不再重演;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巨大的竞争压力,已经接近高三学生的心理承受极限,成为了自杀悲剧发生的诱因。
张峰教授说;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主要是由几种因素决定的:
一是个人心理因素;二是外界环境因素;三是神经和精神疾患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个人心理因素。参加高考的学生正处在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心理发育不成熟,情绪变化比较剧烈,在面临考试、升学、就业等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失望、痛苦、悔恨等负面情绪和严重的挫折感便会出现,使他们没有应对策略。另外,有些学生性格孤僻,自我封闭,其耐受力较差,一个普通刺激就可能使其难以承受,如果内心有强烈的孤独感、痛苦感,就可能导致轻生念头产生。
其次是外界环境因素。在学生的外界环境中,学校是最重要的一个生活环境,而这一环境又充满了压力,这种压力包括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考试与成绩、学校方面的批评与处罚等等。在巨大的压力下,学生在心理上必然会产生焦虑情绪。学生还有另一个生活环境,那就是家庭。现代社会,家庭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的教育态度往往很直露,期望值也很高,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家庭的巨大压力而常常处于紧张、焦虑和不安之中。此外,任课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尤其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例如抑郁、偏执、多疑等症状,这些症状表现在课堂上,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再有是神经和精神疾患方面的因素。在巨大的压力下,部分心理脆弱的学生会出现精神疾患,如幻觉、谵妄或抑郁,这类情绪长期积郁,一旦遭遇考试失败、高考落榜等情况,就会由此产生对未来前途命运的悲观绝望,发生走上绝路的悲剧。
竞争压力已接近承受极限,张峰教授认为,造成部分高考学生考后情绪失控的主要原因来自于高考这种决定人生命运的考试所带来的空前压力,而且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种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不能把考生的自杀简单归结为“心理脆弱”。
现场,张教授说了一个他遇到的一个学生和他的一次对话:
同学A;平时的成绩相当不错,三次模拟考试都在600分以上,而高考没有发挥好,成绩没有达到本一的录取分数线。
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再复习,他摇着头说:“要让我再复习,还不如打死我!”他接着解释说,自从上了高中,他们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没有停歇的时候。尤其是高三这一年,心理压力更大,他感觉都快崩溃了。
高三的老师说,现在高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已经接近高三学生的心理承受极限。压力增大的原因在于就业越来越难,原来考上大学就能就业,而现在考上大学未必就能实现就业,考生们只有确定更高一级目标,向有限几所更容易实现就业的大学冲刺。
减缓压力不能只靠说教!
张峰教授认为;社会心理干预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现在我们国家的社会心理干预工作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亟须完备。减缓高考学生的心理压力仅仅靠说教是不行的,因为造成这种心理压力的是整个周围环境,如果环境没有改变,说得再多,对心理方面的改变也没有多少作用。这就好比我们种庄稼之前要翻地松土,然后播种,这样庄稼才能正常生长,因为它具备了正常生长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