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陈杰人先生17日在《新京报》发表文章认为,诺基亚应就手机汉字输入错误道歉。此前有媒体报道,用户发现诺基亚手机中至少有30多个常用汉字的写法发生了严重错误。在消费者、媒体甚至政府有关机构将这些错误反映给诺基亚后,该公司竟然“不予解释”,不予理睬。(据6月17日《新京报》报道)
陈先生的文章分析了诺基亚应当道歉的理由和挽回影响的途径,合乎法规情理,我自然没有异议。但从头至尾,似乎并没有解决读者关于“诺基亚,你为何这么牛”的质疑。是啊,诺基亚应该道歉,以及如何去道歉,这都不是问题。核心的问题,在于它不道歉你又能如何?一个公司的牛与不牛,取决于它牛了之后,将会面临怎样的境地。更具体一点说,取决于政府部门如何处理这样一件事。
对于一个强势的公司而言,靠消费者“用脚投票”去改变它的策略或行动,无疑是虚无和飘渺的。政府对于经济、市场、公司的监管,才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作为守夜人的政府,一方面要保证企业的自由运作和充分竞争,另一方面也要保证消费者的利益、法律及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因此,在这个事件中,政府是应当积极作为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政府行为,仅仅是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投诉中心将有关投诉意见转给了诺基亚公司。似乎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肇事者,你自己看着办吧。在这种情形之下,诺基亚自然乐于装作糊涂,不吭不哈。
陈先生在文章中引用了《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和标准。”以此证明诺基亚不应当出现上述文字错误,这固然是有力的论证。但是,转过来说,出了错又不改正的,又如何?法律开始语焉不详了。既然违了法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那么道歉之类就太费事和多余了,诺基亚自然可以沉默是金。
跨国公司的产品出了质量问题,我们习惯于搞“劝善”那一套,民众和舆论都出来请企业拿出措施,改进错误。一旦企业响应,各方面皆大欢喜。如果企业没反应,舆论只好发起新一波的“劝善”。惟独缺乏的,是政府部门的依法作为。在这件事情上,如果政府说话,我不相信诺基亚敢于一言不发。因为,政府手握经济的、法律的种种强制力。与其相信企业的道德,不如相信法律的威严。
(来源:红网 作者:周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