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委书记王君正
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日报社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丽江市委书记王君正。“十二五”是丽江加快发展、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将继续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加快生态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窗口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建设。
中国日报:“十一五”期间,丽江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丽江对“十二五”发展有些什么考虑?
王君正:“十一五”期间,丽江取得很大的成绩。新加坡悦榕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云南世博旅游集团、云冶集团、云南文投集团等一批大集团大企业先后参与丽江发展建设,5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18个,到位资金391亿元,外资到位5060万美元。加强与加拿大新西敏市、澳大利亚谢普墩市、意大利庞贝市等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2008年,丽江被列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
“十二五”期间,丽江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和云南“两强一堡”建设等重大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继续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加快生态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窗口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十二五”时期,丽江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日报:您提出把丽江打造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十二五”期间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王君正:以打造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以自然为本、特色为根、文化为灵魂、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改造提升玉龙雪山、丽江古城等自然及人文景观,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泸沽湖和老君山景区建设,积极推进程海、拉市海等民族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培育旅游精品名牌。积极开拓休闲度假、商务会展、高原体训、文化体验、生态科考等中高端旅游消费市场,打造滇川藏大香格里拉旅游集散地,带动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
独特的生态和文化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丽江魅力之所在。把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更加有机结合,才能确保丽江魅力无穷,才有可能建成国际精品旅游胜地,才能更加突出丽江旅游的差异性。
丽江现在目标就是调整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积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丽江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做优做强旅游业和第三产业,把丽江建成国际精品旅游胜地。
中国日报:丽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重保护环境,“十二五”期间,如何保护好丽江的环境?
王君正:丽江的生态环境直接关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澜沧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与繁荣。要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国家生态安全重要屏障,巩固和提升丽江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重点地区的地位。
全面实施“两江、三湖、五工程”生态保护举措,加强境内金沙江、澜沧江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加大泸沽湖、程海、拉市海水污染综合防治力度;深入开展和实施七彩云南丽江保护行动和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森林丽江”建设、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全国示范项目、城乡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节能减排“五大工程”。力争完成中低产林改造20万亩、人工造林5万亩、封山育林35.6万亩、退耕还林1.6万亩,巩固提高森林覆盖率。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积极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全国示范项目,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维护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系统安全。建设三江并流科普展示教育中心和滇西北生物多样性教育基地。
我们始终保持加快环境保护的力度,保护丽江的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才使丽江的可持续发展变为现实。我们是着眼于长远,来思考丽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提出的发展特色经济的三个目标,就是为了从长远上解决丽江的经济发展的后劲问题。一方面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另一方面使自然能够造福于人类。
中国日报:如何把丽江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窗口?
王君正:积极实施“一港、两地、两园”发展规划,努力建设国际航空港,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和国际文化会展基地,高新科技创意园和生物创新产业园。全面推进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全面实施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等重大机遇,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把丽江打造成滇川藏大香格里拉商贸物流中心。
加快建设丽江机场国际航空口岸,积极推进“三五联动”空港开放,争取逐步开通丽江至省内5个陆地口岸航线、国内5个世界遗产地航线、5个国家(地区)国际航线。坚持“招大引强”、“选商选资”,严格环保准入,促进招商引资向更高层次拓展,实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支持重点出口企业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扩大农特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蔬果、生物制药等产品和服务贸易出口创汇规模。
积极推进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一体化的滇川藏大香格里拉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水利、市政、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快公路建设,以国省干道和重点旅游道路为主线,县乡道路为支线,形成东进四川入内地,南下大理连接国际大通道,西出怒江到南亚,北上迪庆进西藏,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积极发展铁路运输,构建客货分线运输、点线配套的铁路运输网络。不断完善航运交通,建设以境内金沙江中游库区渡口码头为支撑的航运体系。积极推进航空业发展,不断完善丽江机场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泸沽湖机场建设,推进白沙直升机机场建设。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记者 李映青 Angelia) 编辑:宁波 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