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平安幸福成西藏新常态

2014-11-06 11:16:3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平安幸福成西藏新常态

“你觉得幸福吗?”

“我很幸福,孩子们健康成长,家人平平安安,生活有滋有味,这就是幸福!”

“你觉得西藏安全吗?”

“很安全啊,我去过很多地方,觉得西藏是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

每当记者面对西藏的群众、进藏的游客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总能听到如此的回答。

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积极改善民生,实现社会持续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如今,平安西藏、幸福西藏、和谐西藏屹立世界之巅。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说:“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既是边疆民族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又是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为此,我们勇于担当、大胆探索,切实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为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安全感更高了!”——打造扁平化、精细化、“无缝隙”社会治理体系

家住拉萨市娘热路城北安居园的次丹央金老阿妈,每天早晨5点便出门前往布达拉宫转经。虽然此时整个拉萨城还笼罩在夜幕之中,大街上人烟稀少,然而老阿妈一点都不觉得害怕。

“每个路口的便民警务站,都亮着灯,都有民警值守,有什么可害怕的!”73岁的老人从家里到布达拉宫至少要经过三四个警务站,“看到警务站的灯光,心里非常踏实。”

作为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不断完善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机制,整合警务资源,以民警为主,武警、辅警为辅,建成覆盖城乡的154个便民警务站,做到“24小时不断人,24小时不眨眼”,把警察安排到街头巷尾的第一线,提高路面见警率,各类刑事、民事案件大幅下降。

来自四川的阿泽今年29岁。酷爱旅行的他14岁就开始“逛中国”。他认为,在中国,拉萨绝对是安全、惬意的旅游城市。阿泽说:“因为便民警务站遍布每个路口,所以拉萨治安特别好。”

近年来,西藏把以“便民服务、维稳处突”为首要职能的便民警务站模式推行至7个地(市)委、行署所在地和所有县城,建立698个便民警务站,以此推进和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

几乎所有警务站都设立了“便民药品”、“便民雨伞”、“便民休息点”、“便民工具”等便民设施,深受各族群众欢迎。便民警务站全天候承担辖区内的治安巡逻、接警出警、交通管理、法制宣传、备勤处突等职能,使得城镇的安全系数不断提高,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案发率明显降低。

以城市网格化管理为抓手,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结合实际,自上而下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改革创新,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积极探索新时期稳藏治藏新模式。

从2011年的10月起,西藏全境每一个行政村迎来了旨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寻求增收致富门路、凝精聚神促进基层工作的驻村工作队。这项西藏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干部下基层活动,每年有2万多名优秀干部进驻5451个行政村(居委会),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

新华社记者一年四季不间断在西藏广大农牧区采访,每到一个行政村,都能碰到由各族干部组成的工作队。他们和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打成一片,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加强和改进基层党政工作,促进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拥护。

扎西朗杰是西藏自治区农牧厅驻村工作队的一员。这位年轻的父亲在孩子一岁多的时候便离开家人来到了定日县长所乡班久村驻村。虽然时常挂念孩子,“但是驻村工作让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深刻了解了西藏的农村和农牧民群众,真正了解了农牧民群众需要什么,我们需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他说。

在大力实施城镇、农牧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同时,从2011年起,西藏自治区又选派数千名优秀干部进驻全区所有寺庙和宗教活动场所,全面落实教育、管理、服务三项职能,确保宗教和睦、佛事和顺、寺庙和谐。

以开展寺庙“六建”工作、实施“九有”工程、开创“六个一”活动、落实“一个覆盖”、搞好“一个创建”为抓手,在全区所有寺庙和宗教活动场所均成立了管委会和专职特派员机构,实施惠寺惠僧的修路通电等改善公共服务工程,每年从财政中支出1000多万元为全区在编僧尼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提供补贴;开展“和谐模范寺庙暨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创建评选活动等,把寺庙纳入正常的社会治理范围。

中国社科院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显示,西藏的群众安全感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前列,拉萨市公共安全满意度连续三年在38个主要城市中名列第一。

“幸福感更浓了”——打造“亲民、爱民、利民、为民、安民”的人性化服务体系

在一间办公兼住宿的小屋里,西藏林芝县唐地村驻村工作队长李如的办公桌上放着几本白色的小日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很多东西。

李如带队的第三批工作队去年12月进驻唐地村,由4名队员组成,分别来自林芝县人民检察院和八一镇,李如是林芝县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

李如说,由于驻村时间不长,对村里情况不是很熟悉,因此他们经常挨家挨户走访,和群众拉家常,了解实际困难和需要。为防止遗忘,抓好落实,工作队会带一个自制小日记本,把一些需要办理的事情记下来。

日记本上,字体虽然有点潦草,但记录的基本是每天正在解决或计划处理的村务:星期一,办理藏药材种植合作事宜,安排好对村民的技术培训工作;星期二,走访卓嘎家,家庭成员5人,困难户,需要帮扶;星期三,村里自来水的水压有问题,要找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西藏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打造“亲民、爱民、利民、为民、安民”的服务体系,寓管理于服务当中,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改善民生,让各族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数据显示,在3年来的“强基础惠民生”活动中,各驻村工作队为群众办实事10万多件,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发送慰问金上亿元。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并整合各类资金和项目,向农牧区公路、水利、扶贫开发、生态建设等方面倾斜,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

给每家每户发放电动搅拌机用来打酥油茶、发放铜质的大盆和暖瓶,还为村里修建水渠,定制当地产奶酪的包装盒等,日喀则地委驻村工作队所做的这一切,让年近50的江孜县藏改乡达尔村村民达贵感到很是高兴。“政府每年给我们各种补贴,工作队又为我们解决了那么多困难,我感到很幸福!”他说。

西藏广泛开展的“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给全区很多贫困户带来了温暖和希望。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西藏54名省级领导干部同245户贫困群众结对认亲,全区共有5千多名党员干部同1万多户贫困农牧民群众结对认亲,发送慰问金700多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6000多件。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一直是西藏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不懈的追求。近年来,西藏坚持“为民、务实、便民”,深化服务,实现服务管理主体由“分散”转向“统筹”,各级政府有效整合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管理服务资源,形成服务群众的合力,改变以往街道行政资源分散、力量薄弱、手段单一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记者在拉萨城关区八廓社区服务大厅看到,低保申请、失业保险认领、就业培训、计生药具发放等各类便捷服务应有尽有。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拉萨在7个社区建成卫生服务中心,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初级卫生服务,嘎玛贡桑、塔玛等社区还设立特色理疗康复中心,服务社区残疾、智障儿童。

同时,拉萨市近两年先后从市直、城关区和各街道三级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40名年轻党员干部到社区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安排256名干部进驻社区、寺庙,把服务植入管理环节,管理与服务融为一体,以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会治理。目前,拉萨市整合公安、民政、劳动保障、民宗、通信等部门资源,在所有社区建立了为群众办事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除了上级按标准分配的建设任务,日喀则俄尔寺管委会还主动筹资100多万元,修建环寺硬化道路、停车场、上下挡墙、太阳能路灯、桥梁等,这些僧人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都变成了现实。近年来,全区所有寺管会积极落实各项惠寺利僧政策,大力改善寺庙民生,赢得了僧俗信众的信任和拥护。西藏那曲地区比如县瓦塘寺寺管会副主任、僧人贡桥培杰说:“现在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找寺管会干部帮忙,僧人与干部就像一家人一样。”

办事方便了,服务贴心了,生活不断变好了,人心自然暖了,幸福感随之而来!

“主人翁意识更强了”——打造多元化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如何治?

近年来,西藏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最大限度地凝聚和谐因素,实现社会治理手段由“单一”转向“多元”。

乃东县泽当镇金鲁居委会是一个多民族群众共同生活之地,加之地处泽当至拉萨的交通沿线上,人员流动频繁,管理难度较大。居委会创造性地探索出包括科技致富、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家庭和睦、重视教育、移风易俗、环保卫生等项目的“十星户”创建评选活动,提高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

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甘丹多布杰说:“如果家里增加了星星,那就很光荣;如果减少了星星或星星不多,就觉得没有面子。在我们居委会,大家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公开评议、民主决策,效果很好。”“十星户”评选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邻里间更加和睦了,在生产生活中很少发生纠纷和冲突,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变,家家户户有温室大棚、沼气池、太阳能澡堂和各种电器,村民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

在网格化管理中,通过联户制延伸网格管理链条,使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家庭,把群众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和主力,实现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管理,促进党的领导与群众自治同频共振,切实改变了过去做群众工作办法不多的问题。

西藏地广人稀,许多行政村以下没有村民组,尤其是基层农牧民居住分散,流动频繁。为了实现社会治理的多元化,最大限度地动员各族群众参与社会治理,西藏在全区城乡开展“先进双联户”创建活动,以5户或10户作为一个联户单位,推举一名户长,协助配合村民组长或楼院长对各户进行协调管理,各户之间利益共享、责任共担。

截至目前,西藏共建立联户单位81140个,涉及70多万户、300多万人,并延伸拓展到各类学校、企业、寺庙,实现了全覆盖。在创建活动中,各联户单位坚持值班巡逻,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了“大街小巷有人管,村村户户有人看”,实现群防群治。

拉萨市鲁固社区发动联户群众义务担任编外信息员、治安员,在人员密集场所维持秩序。地处边境的山南地区洛扎县扎日乡蒙达村充分发挥联户单位的作用,组织村民开展“联防联保”,维护边境安全。

天地交,而后能成化育之功;上下交,而后能成和同之治。

实践证明,“双联户”在维稳、保平安中相互监督、相互约束,在增收致富中相互支持、相互帮扶,以“联户平安”为基础,更好地实现了“联户增收”。截至目前,全区以联保联担形式共发放小额信贷2万多笔、6亿多元,创办经济合作组织和经济实体1726个,带动致富2.6万多户、14.3万人,实现增收1.25亿元。联户群众深入开展扶贫济困、助残助孤等活动,邻里间义务投工投劳近30万人次,捐助扶贫、救灾、助学和安居房建设等物资折合2亿多元,帮助照顾护理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疾病患者、空巢老人、留守儿童3万多人次。“‘双联户’联来了实惠,联来了平安,为我们的生活上了‘双保险’。”人民群众如此表达自己的心绪。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改善民生。

西藏以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为突破口,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实施“民生先动”战略,仅去年,投入53亿元,实施18项民生补助政策,全年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到50%以上。

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说,西藏去年全年新增就业2.8万人,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1.4万名西藏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实现全就业;建设城镇保障房4.3万套。今年,自治区再安排70亿元,实施11项提标扩面的民生补助政策,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现在的西藏,和谐稳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2013年,西藏生产总值802亿元,连续21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现金收入2245元,增速在全国排名第一;230万农牧民全部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新房,农牧民生活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

75岁的次仁索朗与她的汉族老伴张化祥老人已风雨同舟了52个岁月。这对金婚老人相伴经历了人生诸多磨难而始终不离不弃,谱写了一曲跨越时空的人间真爱恋曲。

“我从阿爸与阿妈身上学到了不离不弃的爱情,还有坚强、担当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无论哪一个民族,追求幸福的梦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女儿次央说。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离不开各民族兄弟姐妹的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同舟共济。民族团结,始终是西藏各项事业的生命线。

拉萨市城关区鲁固社区74岁的藏族老妪次仁措姆常年独自生活。然而,她在生活中并不感到孤单和无助。因为,生活在同一个社区的各族邻里,都如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和温暖着老人的心。老人生病了,邻居及时送医送药,各家做了好吃的,也给老人端一点。说起邻居们对自己的照顾,老人感动得直掉眼泪。

生活在这片高原大地上的300万各族人民,正是用亲如一家人的民族感情,维护着这片高天厚土的稳定,创造着蒸蒸日上的繁荣,用每个人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神圣理念。

深秋时节,高原大地天高气爽,姹紫嫣红。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西藏,收获了平安,收获了幸福,收获了和谐!

编辑:张少虎 标签: 留守儿童 零就业 新时期 稳藏 寺庙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洛阳打掉两个假记者团伙22人敲诈勒索200多万

盘点13座惊险奇美的悬索桥

厦门大学芙蓉隧道 最美浪漫时光

网曝西南民族大学查寝“战利品”铺满校园

精彩热图

英国设计师制作真人大小“皇家卫兵”蛋糕

卡纳瓦罗出任恒大执行主教练

90后女生打两份工 支持农民丈夫自费拍电影

聊城被扎女童今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