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出土法杖上现中国最早明胶

2014-11-28 10:52: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在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一件距今3500多年前的法杖上,中国研究人员在该法杖上发现了用来镶嵌骨雕的粘合剂,经过科学分析,发现这种粘合剂为牛胶,属于明胶。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杨益民11月27日称,这是迄今为止经过科技分析证实的、中国最早利用的粘合剂,该粘合剂为牛胶,属于明胶。它将中国动物胶利用的历史追溯到了约3500年前。

“这次发现的牛胶,也是目前中国已发现的动物胶中最早的,它可以追溯到夏末商初。”杨益民说。

明胶,是由煮过的动物骨头、皮肤和筋腱制成。根据此前发现,中国已知使用最早的明胶是在汉代。在战国时代,也有使用蜂蜡做粘合剂的历史。

据杨益民介绍,动物胶的运用,是源于复合工具,它又有效地促进了复合工具的发展,对人类有着极大的意义。然而,古人所使用的胶,成分是有机物,经长期埋藏,常常降解殆尽,因此其科技分析始终是个世界性难题。目前,中国国内的相关研究仅涉及历史时期彩绘颜料层胶的使用,但不太关注胶的精确生物来源。

杨益民和其研究团队,通过红外光谱、蛋白质组学分析等科技方式,从法杖上提取几毫克的残留物,最终获得了准确的结论,得出这种胶为牛骨熬成。

杨益民认为,正是因为小河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这种动物胶得以在地下千年而没有被降解。

据悉,此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科技考古专业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碳专项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

小河墓地位于新疆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罗布沙漠中,东距楼兰古城遗址175公里,西南距阿拉干镇36公里。2003年10月,小河墓地的全面发掘项目正式启动,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重庆现“天下第一大火锅” 民众一同开涮

武汉女大学生休学卖红薯给白血病弟弟治病

安徽一警车侧翻砸死路边骑车老人(组图)

荆州一种猪场堆放数十头死猪 周边村民睡觉要戴口罩

精彩热图

吉林一学校改编《小苹果》当课间操

系列照揭示吸毒者面容巨变

袁雅逊走了 他用满是灰尘大衣温暖康定草原

广东渔民用“断子绝孙”法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