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来绵山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
绵山多树,古树参天,以柏著称于世。粗大无比、奇形怪状的古柏数不胜数,其中一棵树围竟达十几米,比陕西的“黄帝手植柏”还粗2米,堪称柏树之王。
绵山多洞,无洞不幽。椤严会、李姑岩、蜂房泉、天桥、朱家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银公洞等数以百计的天然岩洞,更是消暑纳凉的宝地。特别是抱腹岩,更是让人流连忘返。抱腹岩因形如两手抱腹而得名,为绵山岩洞之首。说抱腹岩是洞穴,其实更像一个天生地设的石质大礼堂——抗战时期也确实把这当成了大礼堂,抗日民主政府的全县军民大会便在这里召开。抱腹岩岩高60米,深50米,长180米,抱二百余间殿宇禅房及一两万游人于腹内而不显得拥挤。徜佯山石“腹中”,四壁生出的凉意,有如岩壁上生出绿苔一样。更惊喜地发现有清泉从高深处的石穴里汩汩流出,带出种透彻的清凉,不觉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神仙般地逍遥。
绵山水涛沟瀑布群
绵山多水,流水潺潺。消夏游绵山,最为经典的去处还数后山的水涛沟。水涛沟,就如其名字一样散发着湿漉漉的清凉。行走在峡谷里,两旁青峰入云,树荫重重,密不透日。沿途的怪石、奇树、山花相映成趣。贯穿沟底的清溪从南面沁源县的马跑泉发源,萦萦绕绕,蜿蜒而上,时而平缓,时而激湍,成为30里岩沟中最动人的音符。越往上走,山愈险峻,石愈奇崛,水愈清冽。大大小小的瀑布飞珠溅玉,叮叮咚咚的泉水终年不断,从天然石乳上滴落的甘泉形如珍珠断线,音脆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