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文化旅游
百年清华:从中国“红色精英摇篮”迈向世界一流学府
2011-04-22 08:56:49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经管学院的院长

20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开始筹办建立经济管理学院,师生一致希望“邀请一名有才能、有身份、有名气的人”来做院长,最理想的人选就是朱镕基。当时,朱镕基正担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一职,在这个主管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行政部门,他愈发认识到:“中国最缺的不是技术、资金和人才,而是管理。”所以,当时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的同班同学李传信和校秘书长吕森前来邀请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于是,从经管学院1984年4月成立起,朱镕基就亲任院长,一直做到2001年。

开始,朱镕基每个月都会来学院一次,主持召开一次院务会议,讨论学院发展工作的重大问题。到了1991年,朱镕基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尤其是1998年出任总理之后,因为工作太忙,他只能一两年来学院一次。朱镕基曾说:“这些年,我给经管学院没有做过什么事,甚至同学们想见我一面都难。扪心自问,心中有愧。”但师生们都将他倾注的心血看在眼里,认为他尽到了关心学生和推动学院发展的双重责任。

在工作中不苟言笑的朱镕基每次回到经管院,见到学生们,总是十分开心。他的学生、北京鑫民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治平说,朱院长每次来都神态温和、谈笑风生。“他发言都从不打草稿,但思维敏锐、条理清晰,一些重要的统计数字都记得很清楚。”

朱镕基亲自带过4个技术经济专业的博士生,看过他们的博士论文,并邀请国际上最优秀的管理专家成立顾问委员会,对论文提出意见和建议。他在上海的时候,曾把学生杨宏儒交给上海市经委研究室主任,让他们一起研究上海市的工业状况。杨宏儒回忆此事时,不无遗憾地说:“他希望我能拿出些具体的改革措施来,但我当时太年轻,不能完全理解他的想法,写出的东西不是特别符合实际应用。现在明白他的期待了,可惜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

朱镕基对学生们的谆谆教诲,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人生选择。1986年7月的一个傍晚,在为经管学院毕业生饯行的宴会上,朱镕基得知其中一名学生将去美国留学,语重心长地叮咛他:“你学成一定要回来,国家确实需要人才。”又在这位学生的毕业留言簿上赠言:“博采众长,学通中外。”后来,这位学生在美国得到了去高盛投资公司工作的机会,但因为朱院长的话对他影响太深,于是决定放弃高薪,回国创建了投资银行。

朱镕基一直以清华和经管学院为荣,出国访问,都要表明他是清华的教授、院长。他以自己的影响力推动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高校与清华经管学院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很多大学羡慕清华有这么个好院长,也纷纷来邀请他,但朱镕基都婉言谢绝了。

2001年6月,朱镕基辞去了院长职务。在告别会上演讲时,朱镕基动情地说:“今天,我告别清华,以后就很少来了。说实话,永远也不来了。但是,请大家放心,我的心永远留在清华。清华的每一个成绩我都会欣慰,清华的每一个难处我都会关心,清华的每一个不足我都会指出。再见了,我永远是一个清华人!”此后,朱镕基继续担任该院顾问委员会名誉主席,“办世界一流管理学院”一直是他的心愿。

2004年,经管学院举行20周年院庆大会,朱镕基发来亲笔贺信,谦称自己“当时根本不知如何办学”,但看到今天桃李满天下,“虽然自己出力不多,但感参与此建国兴邦之大业,实为我毕生光荣”。“纵我廉颇已老,但此心耿耿,始终和你们在一起”。

昔为才子今为师

与朱镕基一样有“清华情结”的领导人还有很多,如华建敏、周培源、钱伟长、费孝通、华罗庚、周光召、李蒙、丁石孙等人。同在清华园,昔日的“才子”,变成日后的老师,他们的回馈比汲取更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1957—1963年曾在清华大学动力系学习,此后一直关心清华的发展。2009年,清华大学宣布成立启迪创新研究院,华建敏欣然担任首任院长,并聘请国内外顶尖的理论家、科学家、企业家等参与研究工作。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于1931年至1937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学习,1946年至1983年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副教务长、教务长、副校长,在清华园生活和工作了40多年。他非常注意对年轻人的培养,经常鼓励学生们向他提问题,甚至和他争论。他的学生、清华航天航空学院教授谢志成曾感慨地说:“钱老作为大科学家,却一点架子也没有。”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孟祥发曾同钱伟长一起搞新型电池的研究长达5年,他回忆说:“那时科研经费很少,钱老就想尽办法带着大家去找旧电表等‘二手货’加以利用,就这样一点点地‘武装’起实验室,搞起了科研。他当年踏实勤恳的科研习惯,我们一直延续至今。”

同样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周培源,当年在清华大学是出了名的优等生。1919年9月,17岁的他走入清华园,被插入了中等科三年级,由于各科成绩优秀,只一个月后就升入中等科四年级。中等科毕业时,又以第二名的成绩自动升入高等科,后任甲子级级长。1924年毕业赴欧美求学。

1929年,清华大学聘周培源为物理系教授,这是当时清华大学最年轻的一位教授。1947年到1952年,周培源任清华大学教务长和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即使后来到北京大学任校长,也割舍不下他对清华大学的情感。

他的女儿周如玲曾总结说:“父亲在清华学成、结婚、立业,度过了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他在科学上所取得的成就起步于清华;他的世界观、或说做人的准则也是在清华逐步形成。父亲一生在教育、科学和社会活动诸领域中能做出瞩目的成绩,离不开养育他的清华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非法公关
>> 详细

各地新闻
李克强在全国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坚决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  新华网北京4月21日电 4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出席全国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 详细
点击排行
  国家版权局回应百度侵权:要求尽快出整改计划
卫生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基本一致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