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人民日报:大火箭天津造 2016年长征七号将首飞

2014-12-25 14:38:04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人民日报:大火箭天津造 2016年长征七号将首飞

天津北方网讯:整流罩、箭体、助推器……一件件大块头静静地躺在天津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的车间里,不久的将来,它们将被组装成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和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运上轮船,向着目的地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场启程。2016年,烙印着“天津造”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将实现首飞。而在2007年10月之前,新一代大火箭的出生地还只是一片盐碱地。

建造新一代大型火箭需要新平台

大火箭为什么称之为大?不仅个子更大,本事也更大。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研发成功后,我国火箭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将从现在的9吨增长到25吨,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从5.5吨增长到14吨,地球同步轨道发射能力将较现役火箭提高2.5倍左右。与长征五号相比,更苗条些的中型火箭长征七号的运载能力也达到了近地轨道13.5吨,太阳同步轨道5.5吨,并且研制方案兼顾载货和载人。

“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舞台就有多大。”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属的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陶钢介绍说,长征五号与长征七号这两型火箭将基本覆盖我国在所有轨道的应用,成为新一代主力火箭。

有趣的是,正因为新一代火箭的个头更大了,新的制造基地才得以兴起。

“首先,长征五号的直径有5米,铁路与航空运输都难以承载,海运是比较理想的运输方式。”陶钢解释,天津距离位于北京的中国运载火箭设计研究院(航天一院)较近,又靠海,成为首选。另一个原因是,建造新一代大型火箭必须另辟场所。“长征五号的箭体结构、材料、燃料等都是全新的,需要建造一个建立在芯级直径5米基础上的平台。”陶钢说。

新一代火箭技术、设计等方面有许多亮点

芯级直径5米,在行外人看来,仅是箭体更粗了,但对航天人来说,是技术、设计、生产工艺上的全新认知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研制规模最大、技术跨度最高的航天运输系统工程,是我国首个从总体到系统均采用全新技术的大型液体运载火箭。长征七号火箭的研制也突破了96项关键技术。

结构设计和生产工艺方面也有许多新亮点。长征五号火箭结构主任设计师栾宇指着总装车间内一个直径5.2米的整流罩告诉记者:“这是长征五号的整流罩,目前为国内最大,提高了火箭的有效载荷。”

新一代运载火箭也带来了设计手段的改变。“尝试了从设计到生产的全三维数字平台,让新火箭的研制有了更为精确、仿真的设计和测试环境。”长征七号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马忠辉说。

新一代火箭的研制还涉及了材料的革新。“我们增加了对许多新材料的认知,就像面粉,不仅要知道它可以揉成面团,还要知道怎么揉怎么醒面更好吃。”陶钢说。

经过短短六年多的研制,新一代火箭整装待发。在陶钢看来,这是我国火箭研制史上的奇迹。今后,大火箭的雄姿,普通人也能近距离目睹。“一旦首飞成功后,大家都能来基地参观。”陶钢说,未来到天津,不仅可以吃海鲜、观航母,还能看大火箭。

新基地造就了一批研发和管理人才

“先生产再生活”是航天人的惯例。“2008年刚开始建设时只有几个人,我们就先盖工棚,厂房设备到位了再建公寓。”陶钢说。

3年前来到天津的栾宇说:“3年前还只有几个厂房,经常赶工期几天几夜吃住都在办公室,现在来就正是好时候。”基地内中央景观带、道路、公寓、食堂等配套设施也逐步完善。

随着设施的完善,人员也逐步扩充,基地还就地培养了一批研发和管理人才。“85后”赵鸿飞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气专业毕业后就来到了天津基地,担任总装车间的主任助理。每天她都在极严格的条件下工作。进门先要进行除尘,头发一丝不苟地绾好后戴上帽子,穿上的白大褂是分体的,上衣要塞在裤子里,这样自己衣服上带的灰尘线头才不会落进设备里,“微小的颗粒都可能导致部件参数的变化”。而且,更让一般年轻的“低头族”难以接受的是,出于保密的需要,车间内不能携带手机。“父母刚开始不理解,上班忙就算了,为什么永远联系不上你?”赵鸿飞笑着说。

受得了寂寞更要顶得住压力。各型火箭的设计师们面临的压力常人难以想象。马忠辉介绍说,总装阶段的四个多月里,大家经常干到凌晨,第二天照常上班。总测阶段的半个月里,只有两天是零点前回家的。“我们的工作需要极度静心,每一项参数的毫厘之差都可能导致飞船甚至是航天员生命的陨落。”马忠辉说。

“必须承担起这样的压力。”栾宇说,航天人共同的动力是对事业的热爱。这份热爱里面有昂扬的斗志:“宇宙空间就是人类未来,我们不能落后”;这份热爱里面有无限的荣光:“天上的星星月亮,我们是离它们最近的人。”

让航天精神激发创新活力

向着太空的每一次进发,都把中国创新写到更高远的天空。运载效率世界领先,有效载荷大幅提升,形成相对完备的运载火箭型谱……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果,熔铸着“特别能攻关”的精神血脉,为“中国创造”写下新的激昂乐章。

东方红系列卫星翱翔太空,长征运载火箭100多次成功发射,10年来10名航天员天地往返……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既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动体现,也为加快实施这一战略提供了有益经验。当今中国,无论是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还是守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都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精神。当人们随着火箭点火而仰望星空时,矢志创新的航天精神,必将带来更多创新的触动。

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这片盐碱地上,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基地正拔地而起,赓续着中国人的飞天梦想。让改革为创新的引擎点火,让航天精神激发创新活力,民族复兴的脚步就会更加铿锵有力。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重庆动物园白虎兄妹首次亮相

2014年10张暖心的新闻图片

印尼火山口夜晚散发蓝色光芒

图片故事:重庆61岁老人的黑天鹅情缘

精彩热图

青岛胶州湾部分海滩遭泄漏原油污染

国家地理读者最佳摄影作品公布

深圳地铁乘客闯入服务亭抡椅子砸票务员

郑州义工组织冬至请700环卫工人吃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