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一名渔民(后左)带着孩子站在船舱内看着工作人员装卸海货。
大神堂村是天津市150多公里海岸线上的最后一个渔村,随着滨海新区建设的加速,该村面临着整体搬迁的状况。在这个即将消失的渔村里,村民依托着村里的港口“神港”进行着传统打鱼作业、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惯。
大神堂村原属于天津市汉沽区营城镇,如今归入寨上街道办事处,原营城镇管辖的19个村中,17个已经搬迁,原来的渔民和农民都搬进了汉沽城区,住进安置房。而大神堂村的2000多名村民和80多条渔船还延续着凌晨出海打鱼、傍晚回港卖货的打鱼生活。由于渔船上的工作苦、累、差,从事打鱼工作的年轻人明显减少,在人手不够的时候,不少中老年渔民选择雇佣外地人来帮忙。在过去,大神堂村依托“神港”,比附近村庄的收入都好;但是近年来,由于渔业资源减少,当地渔民每次出海总要估算一下成本和收成,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很多渔船都会赔本归来。
随着滨海新区的发展,天津市海岸线上的渔村大多被整体搬迁,开发成工业和旅游场所。自从北疆电厂和大神堂风电场先后落户大神堂村附近后,大神堂村要整体搬迁势在必行。尽管大多数村民考虑到孩子们今后工作和教育的需要,赞同搬迁,但对于天津而言,最后一个渔村以及当地传统打鱼作业的生活传统也许将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