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起网都是周保有亲自督阵,仿佛有没有鱼就在他拉上来这一下子。
趣闻
打到过宝贝
做船30多年,周家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记者问,当年逃港风起,你们的船运人过去应该不少吧?
周保有:“没有过。不敢做。但是到香港卖鱼倒是经常,我们在香港那边海打鱼,就通过中间人到香港卖,给中间人10%的利润。过去深圳湾都是香港管的呢。打鱼就怕修桥,深圳湾大桥修起来,我们都不会在那里打鱼了,海底都给挖坏了。”
“您打到过宝贝没有?”记者本意是问打到文物或者值钱物件,老周回答:“打到过。好多年前打到过一条大澳鱼,60多厘米长。当时不值钱,才卖了8000元。还好我留下了鱼鳔,做成花胶,十年之后卖了10万元。”
海底被挖深
有意思的是,海图机显示海域水深3—4米,而GPS定位仪显示的实际水深却是十几二十米。“这是为什么?”
周保有淡定地回答:“挖沙挖的。”
一天下来,珠江口看不到别的渔船,几乎全是满载的挖沙船。我们的船,越靠近珠江口,捞上越多的碎石子。
“我们不晒网”
渔民多长时间休息?“现在是自己的船,想什么时候都可以。一般是打两三天船休息一次。”老周说。“哦,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原来是这么来的?”“那个不是好听的话”,张姐笑,“我们也不晒网。”
记者了解到,渔一村的渔民通常是周三周五休息,不开船。
链接大澳鱼
原来是黄唇鱼
大澳鱼到底是什么鱼?老周说得那么神,一副花胶卖10万元?资料显示,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又称为白花鱼、黄鳌鱼、大澳鱼、金钱鳘等。是一种中国的特有鱼种,最长达2米,最重达100公斤,是世界上和南中国海石首鱼科物种中体型最大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长,侧扁,尾柄细长。由于数量稀少,加上沿海各地捕捞强度加剧,目前濒临灭绝。
解放前,浙江沿海常有捕捞黄唇鱼,视为上等补品,尤其是鱼鳔(俗称“鱼胶”)甚为珍贵,素有“贵如黄金”之说。故从前一般渔村若捕到黄唇鱼,举村庆贺,分而食之。并将鱼鳔晒干珍藏,以供产妇出血时之急用。以黄唇鱼的鱼鳔所制成的花胶十分珍贵,常被疍家人视为家传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