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改变的不仅是足球。据统计,2010年太原市全年中小学间的足球交流,仅仅是4支球队踢了6场比赛。而自2011年启动校园足球活动后,现如今中小学比赛场次已激增至400余场。一个重点项目的开展,对一项运动的影响巨大。
春暖花开,正是踢球好时光。3月17日,2014-2015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太原赛区,已经全面展开第二阶段的争夺。未来近3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太原市54所中小学的足球孩子们,将回到绿茵场上,追逐足球的快乐。本年度太原赛区的校园足球比赛,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小组循环赛,已于2014年年底战罢。第二阶段的循环赛、淘汰赛乃至最后的决赛,从今年3月17日至5月底进行。
校园足球比赛是中小学级别的联赛,是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的总体部署进行的。主办单位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办公室,希望通过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形成校园足球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
太原市作为全国49个校园足球布点城市之一,于2011年开始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4届校园足球联赛,参赛球队数量稳定在40余支。2014-2015赛季更有创纪录的54支球队参赛,其中包括5支女足球队。山大附中、狄村小学等传统足球学校,在赛事中保持着绝对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一些足球并非强项的学校,也参与进来,逐渐强大。随着校园足球的开展,学校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也日渐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