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北地区>山西>山西新闻
朔城区在幸福中成长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1-04-02 14:11:36      来源:山西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南移西拓,城建大刀阔斧,形成"五纵十二横"道路骨架

·绿树成阴,游园满缀街头,楼宇间充满着田园牧歌式的曲调和色彩

·城长民富,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成为居民就业的沃土

站在朔州市朔城区的古城墙公园,一面历尽沧桑的古城墙仿佛穿越时空,突兀地矗立在世人面前。它仿佛在提醒人们,这是一个有故事的老城。

然而,行走在朔城区宽敞通畅的街道上,看着景色宜人的安居小区、满眼是绿的城市花园,你又会感觉到,这是一座如此充满活力的城市,甚至能听到它生长时拔节的声音。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朔城区的居民们似乎更能从生活的变迁中品尝到这句话中"美好"的滋味。

一个可以佐证的官方数据是,2月份全省公布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20个先进县(市、区),朔城区位列其中;此外,去年公布的2009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评价结果中,朔城区发展指数居全省第一。

一个体量不大的区县,如何能在全省保持领先,朔城区发现了怎样的源动力?

掀起"城市革命"

--改造老城,拓展新城,增加功能,提升品位

"下了火车站,还是那个老样子。不知是市里如何规划的,连一条站前路也没有。到了东关街,还是50年前那条又窄又脏的马路,连两辆车也错不过来。没有路灯,没有花坛,没有广场,没有人行道……"

这是2006年底一位在外工作的朔州籍人士刘先生回乡探亲时,就故乡面貌给朔州执政者写的一封信。

当地居民则更形象地把朔城区形容为非洲,把与之彼邻的市府所在新城区形容为欧洲。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差距,就这么直观地横亘在朔城区当政者面前。

2008年起,一场"城市革命"在朔城区大刀阔斧展开。

南移西拓的策略使朔城区快速 "长大"。30多条城市道路的建设,形成了"五纵十二横"的道路骨架,朔城区建成面积从2005年的23平方公里,拓展到目前的40平方公里。

原先乱七八糟的火车站被整改,宽敞的站前广场和笔直的站前路,让初来朔州的客人一下火车就耳目一新。

攻坚战则在老城区的巷道间展开。这些地方交通不畅,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生存条件十分恶劣。

从环境、功能入手全面升级,两年多时间,城中村、城边村的拆迁与改造面积达280万平方米,仅2010年就铺开工程110多项,总投资近80亿元。

记者采访时,正值西关片区拆迁工程展开,这意味着朔城区最后一片平房区的消失。

然而,朔城区的城市建设绝不仅仅是一个"拆"字。

"现代城市的符号不光是宽马路、高楼房,"朔城区区委书记、区长郭连厚对记者说,"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文化传统,才是它更持久的生命力。"

2008年11月,总投资28亿元,总占地1500亩的朔州老城改造工程启动。在这座始建于秦汉的古城里,原有的城市肌理尽可能保留,但又添加了会馆、商业中心、中心花园等现代化元素。这一工程成为我国小型老城保护性改造的范例。

现代与古老就这样完美地融合为一体。朔城区找到了城市文脉传承的载体。

改造老城,拓展新城,拉大框架,提升品位,几年间,朔城区内一个个制约城市发展的梗阻被清理,取而代之的是体育中心、文化中心、五星级酒店、城市商业综合体,以及公用设施、基础设施等一大批现代化的城市元素。

"我们越来越像大城市的人了,"一个朔城区原住民对记者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综合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卫生部监测分析认为,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不会对我国环境及境内公众健康造成危害,无需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详细
点击排行
  纪委:换届要全方位监督 防"带病提拔"
殡葬管理条例争议太大修订基本搁浅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