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李建伟的故事在哈尔滨的大学生中广为流传。这位来自湖南省郴州市农村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带着他的演讲团队,自8月份以来,在黑龙江、湖南等地的多所大中小学校,先后进行了16场励志演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同学们学会感恩父母、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有数千名大学生听过他的演讲,很多人流下感动的眼泪,常常有激动的听众冲上讲台去拥抱这位瘦小的大学生。他年轻而充满波折的命运令人深思:在当下社会,一个人生起点很低的贫困大学生,到底能够走多远?
"志要是穷了,人生就什么都不剩了!"
李建伟是哈尔滨商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二年级学生,来自湖南郴州一个农村特困家庭。从今年8月份以来,他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市第95中学、湖南宜章第7中学等学校先后进行义务演讲。
在哈尔滨市第95中学的演讲中,李建伟充满真诚地对台下的同学说:"我相信你们当中也有和我一样出身贫寒的同学,饱尝生活的辛酸。但我想说,人穷志不能穷。志要是穷了,人生就什么都不剩了!"
他发出呼吁:"现在你们中的不少人学会了吸烟、喝酒、打架,沉迷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既然有人能够改变自己、改变家乡、改变祖国,那为什么这个人不是你呢?"
闻听此言,很多学生泪流满面。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大学生的演讲,成为校园热议话题。学生们激辩:贫富出身差异能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怎样在现实压力下冲破心灵的樊篱……
李建伟的同学、演讲团队成员王立娟说,李建伟是"一个校园狂人":每天早上5点30分,同学们还在睡懒觉,李建伟就从被窝里爬起来,到操场锻炼;晚上10点多,不少同学还沉迷在"反恐""传奇"等网络游戏中,他却埋头在灯下读书。这个外表看来并不起眼的男孩,却已经拥有十分丰富的人生阅历:他睡过大街、摆过地摊、干过家教,甚至还跟人一起办过模特公司。
大家更惊叹李建伟"能力很不一般"--刚刚超过20岁的他,不仅早就不再向父母伸手,靠打工赚钱养活自己,而且还分担家里的经济负担,甚至出钱捐助贵州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他的时间很宝贵--读书、锻炼、打工,简直根本不够用;但他的时间又好像特别"富裕"--除了那些日常的事情,他还常常东奔西跑到校园里作演讲。
贫困的生命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谁能想像,如今看来"阳光热情"的李建伟,曾是一个害怕面对自己贫困出身的"问题学生"。
"建伟小时候,我们这里天气干旱,种地收成不好,建伟妈妈又得了一种怪病,要吃药,家里实在没有钱,我们只能吃一些自家种的土豆、辣椒、小白菜。多亏亲朋好友帮忙,孩子们才有衣服穿,有学上。"李建伟的父亲李古海说。
李建伟10岁那年,当时仅17岁的大姐李建梅为了两个弟弟能有受教育的机会,从中学辍学去了广州一家电器厂打工。
"姐姐成绩非常好,还是班长。学校老师来家里劝她继续读书,但为了我和二哥,她还是放弃了自己求学的机会。我记得很清楚,那天,老师走后,姐姐捂着脸不出声地哭了很久。那一刻,我感觉心像刀绞一样。"李建伟说。
考入宜章第7中学后,这个男孩遇到了一些贫困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自卑、偏执。他的学习成绩不好,还经常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
"那些日子,一些家境富裕的同学白眼让我心情很差。我一紧张说话就结巴,他们就笑话我。如果没有班主任谭国东老师的帮助,我很可能永远无法从这种负面的情绪中自拔。"提到谭国东老师,李建伟心中充满感激之情。
谭老师对李建伟说:"人生的起点不能决定终点。这个世界上很多成功的人都曾经经历贫困和挫折,谁都有获得幸福的权利!"
在他生活遇到困难时,谭老师悄悄从自己不多的积蓄中拿出100元钱送到他家里,却不让他知道。父母告诉他后,李建伟流泪了:如果说从前的眼泪往往是因为悲伤和绝望,那么这一次的眼泪却是因为感激和温暖:他确信,世界上存在没有功利的爱,美好的人性令人对生活充满希望。
李建伟逐渐爱上了学校生活,学习变得更有劲头。他的成绩突飞猛进,说话也不结巴了,开朗的笑容开始挂在脸上。
2009年,19岁的李建伟考上了哈尔滨商业大学,成了村里唯一的"大学生",但上万元的学费让他发愁。母亲谷香叶说:"我们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大学!"李建伟抹着眼泪反对。
关键时刻,援助之手从四面八方向他伸过来:姐姐寄来了3000元,叔叔李古福送来3000元,长沙市某画室校长寄来500元,谭老师拿出了200元……在一份份爱心的帮助下,李建伟终于实现了大学梦。
入学不到两个月,李建伟便在学长的帮助下找了一份家教,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他每天只吃简单的饭菜,不舍得吃肉。他利用周末时间和同学一起摆起小摊卖手套,晚上顾不得吃饭又匆匆赶去做家教。在冰城哈尔滨的冬天,凛冽的寒风打在李建伟的脸上,灌进衣服里,饿得胃直痛。
用勤工俭学积攒下的钱,李建伟逐渐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问题,还寄回一些钱物补贴家用。放假回家是一次感恩的历程,奶奶的护膝、爸爸的棉鞋、妈妈的衣服、姐姐的围巾、叔叔的帽子……当李古海用粗糙的大手接过儿子买回来的礼物时,这个朴实的庄稼汉哭了。
帮助他人是升华自己的一种方式
进入大学校园一段时间后,李建伟发现一些跟他有着相似贫困生活背景的同学常常陷入迷茫和困顿。
他身边一个贫困的农村同学经历了一段失败恋情后,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旷课,还学会了抽烟、酗酒。他常跟李建伟抱怨:谁让我没有个富爸爸、官爸爸呢?
李建伟又气又怒,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幸福是靠自己用双手'刨'出来的,不是玩出来的,更不是埋怨出来的。""爸爸妈妈从牙缝里挤出钱支持你上大学,让你踩在他们的肩膀上追逐自己的梦想,而你在做什么?"
几次交流后,这位同学受到了触动,逐渐从颓废的生活轨迹中挣脱出来,努力读书、打工。同学的转变令李建伟在欣慰之余感到惊讶,他发现,自己竟然能真的对别人产生影响。他决定通过开展励志演讲,让更多的人与他一起分享对人生感悟。
李建伟专门找到两位老师指导,疯狂地练习演说。大一暑假,他专程去衡山参加励志演讲培训,回来后便组建了自己的演讲团队。活动初期,他们举步维艰,找场地十分困难。演讲团成员庄洪超不无辛酸地说:"没有人相信我们:几个小毛孩子,瞎折腾什么?你对人生能有什么高见?"
被李建伟执著和爱心打动,设计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钟巍帮助他联系到学校的场地和设备。随着演讲一场一场进行,听众也逐渐多了起来。李建伟曲折的人生故事和出众的口才,每每都获得全场热烈响应。
演讲团成员肖芋帆说:"建伟最突出的品质是善良,他自己受过苦,所以特别看不得别人受苦。他总对我们说,帮助和鼓励他人是升华自己的一种方式。"
家境优裕的高中同学陈春龙说,他的成熟和坚定让我反思对父母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
繁重的学习、打工任务和演讲活动,常常让李建伟感到疲惫。但他说,"那些发自内心的掌声、泪水和热切的目光,让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来源:新华网山西频道 (记者 王先涛) 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