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山西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省会太原联合举行“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主题是“科技兴省和人才战略”。
山西省委组织部新闻发言人、常务副部长朱先奇,省人社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王云龙,省科技厅厅长廉毅敏分别介绍了人才和科技工作方面山西省“十一五”成就,畅谈“十二五”规划。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郭玉福主持新闻发布会。
朱先奇表示,山西仍属于人才资源小省,人才队伍总量不足。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新兴产业创业型领军人才严重匮乏,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够合理,选用人才机制不够健全,人才流失现象仍然存在。
“十二五”时期,山西将着重培养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要求相适应,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在重点产业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形成山西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为建设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
“十一五”人才与科技数字
——五年来,山西共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5400多人。
——截止2009年底,山西省人才总量达282.2万人,其中党政人才17.13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0.0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26.99万人;高技能人才39.99万人;农村实用人才20.1万人;社会工作人才4.7万人。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7.9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为1.8%,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为20.31人年, 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8.28%,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8.09%。
——“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共取得科技成果1500多项,其中在冶金、装备制造业等领域有30余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实现零的突破。2009年专利申请量6822件、授权量3227件,较“十五”期末分别增长2.4倍、1.7倍。被SCI、EI、ISTP收录的论文年均达到1746篇。
——装备制造、冶金、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取得了年产千万吨级矿井大采高综采成套装备、16万吨煤基合成油工艺装备、太阳能多晶硅制造关键设备铸锭炉等一批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由制种大省向种子强省的转变,选育出“大丰26号”、“强盛51号”等亩产超吨玉米新品种,长6878和舜麦1718小麦新品种创造了冬麦区旱地小麦和山西水地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十二五”人才与科技目标
——到2015年,山西省人才资源总量将增加到400万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1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27%。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33人年, 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0%,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2%。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达到2000人,新兴产业领军人才达到300人,在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等经济建设重点领域新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28万人,在宣传教育、政法等社会建设重点领域新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14万人。
——党政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更加职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总量达到10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70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7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37万人;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万人。
——“十二五”时期,山西省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优势领域长足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建立起符合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区域创新体系;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步伐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突破性发展。科技发展总体水平大幅度提高,在主要领域的差距缩小,在优势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局部领域实现突破。
来源: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记者 兰天 孙瑞生)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