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民主与民生——党的十六大以来经验与启示述评之四

2012-10-31 16:00:29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三年后,山泉村变成了富裕村。

李全兴说,这些年不少百姓生活好了,为什么反倒气不顺了?是因为需求层次高了,参与意识强了。我们要适应这种变化。

经济的转型,利益群体的多元,公民诉求的增加,必然带来社会的转型。社会的转型,必然要求民主与民生的创新。

是什么引领了这创新的旋律?

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认为,是“党内民主”创新体制的建设。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第一次出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里;十七大报告又提出“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今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学者李成认为,中国共产党推行党内民主……可能提供一个渐进的和可控的中国式民主的实验。

十年间,官员差额选举、“公推票决”稳步推进。最引人注目的是,2011年,江苏省差额选举出13位省委常委。

十年间,全国98%以上村委会实行直接选举,85%的村建立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89%的社区建立居民代表大会……

十年间,从两会议政到立法听证,从网络问政到决策听证,从中央领导在田间地头听取民意到工人农民进中南海建言献策……

民主新风扑面而来,民生创举随之展现:

取消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全面实现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全民医保和养老保险……

——这是大考验中一曲民生持续、民主稳健的复调。

从2003年春季的非典疫情开始,西南大部旱魃逞凶、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再到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共和国走过了一段不平坦的岁月。

多难兴邦。严峻的日子里,党和人民始终在一起:废墟中,人们被那嘘寒问暖的声音温暖着;旱田里,人们面对那紧锁眉头寻找生机的面容期待着;工厂里,码头上,人们被那沉稳应对指挥有序的笑容鼓舞着——在各级部门密集调研和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中,中国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经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

当一座座新楼在废墟上拔地而起,当朗朗的读书声从新课堂里传出,当一揽子计划措施让经济巨轮再次远航,民生步伐依旧坚定,民主旗帜更加鲜艳……

复旦大学教授林尚立说,中国民主发展的逻辑起点是人民成为国家主人。在党的领导下,将广大人民凝聚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但保障其政治权益,而且保障其经济权益。正是在这样的大主题下,民主建设与民生建设有机统一,比翼齐飞。

精彩热图

被皇帝爱到骨子里的佳人

“健眼操女孩”现身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