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拉高速是京藏高速部分在河北路段的旧名,按照国家规定2010年7月后都应统一规范为京藏高速。
旧名沿用 绕行十余公里
由于记者一路了解到呼和浩特到张家口的情况也比较良好,于是决定就以张家口为本次采访的终点。
时至正午,记者一行驶出京藏高速,经过纬三路收费站到张家口市区用午餐。餐毕,准备原路返回,但在刚通过张家口纬三路收费站驶入高速公路引道时,记者面前就出现了一个分叉路,从路牌的指引上看,向左是开往承德,向右则是指向“丹拉高速”。
我们的司机虽有20余年的驾龄,但由于是第一次来张家口,面对这样的路标也是一脸茫然:承德显然不是记者此行的目的地,而“丹拉高速”从未行经过,且这个名称没有被列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京藏高速哪里去了?这让记者一行足足困惑了5分多钟。
最终,大家拼凑出的记忆是:我们是从指向承德的这条道路进入张家口的。于是决定原路返回。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沿途完全陌生的环境,让记者感觉到离京藏高速越来越远。
果然,在驶出将近7公里后的五一路收费站,记者从工作人员处打听到,丹拉高速其实就是京藏高速。于是记者只好掉头反向而行。
在驶回京藏高速的近20公里的路程中,记者观察到,除了一个路标在丹拉高速下方标示了京藏高速以外,其余路标只写有丹拉高速。
资料显示,类似记者遭遇的“一路多名”现象的出现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早期,命名一般由各省根据项目建设路线走向的起终点地名确定。如目前的京藏高速公路(G6),在北京被命名为八达岭高速、京昌高速,在河北则被称为京张高速、丹拉高速,而到了内蒙古,它又有呼集高速、呼包高速等名字。这种“一路多名”的命名方式,给跨区域出行的人们带来极大不便。
2004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确定我国的高速公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同时,为克服“一路多名”带来的弊端,我国在2007年制定发布了《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规则》,从当年7月开始在全国组织开展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实施工作,并计划在2010年7月底前完成。
但从目前记者体验的情况看,这项工作的进行并不彻底。据记者了解,类似情况在其他个别地区仍然存在。而除了交通管理部门以外,记者发现,包括百度、谷歌等公司在内,其提供的电子地图服务,也存在沿用旧名称的现象。
来源:人民网 编辑:段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