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藏高速张家口段设置的强制分流装置
2010年8月,京藏高速进京方向曾出现严重的堵车现象,汽车排成的“巨龙”最长时从北京到河北再到内蒙古,前后绵延达近百公里。综合分析认为,造成那次大堵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夏季全国用电量激增带来的运煤高峰和旅游高峰叠加所致。
而今,一年过去了,炎炎夏日再次来临,京藏高速堵车的情况是否依然存在?人民网记者日前做了一次体验采访。
客货分流 未见大堵车
7月28日,星期四,早上9时,记者从位于北京北五环的上清桥入口驶入京藏高速。记者观察到,进出京方向道路均十分畅通,一路上除了少量载客大巴外,车辆多为小轿车。
9时23分,记者到达八达岭地区。这是个旅游景区“扎堆”的路段,八达岭、居庸关、水关等长城均在此附近。尽管大巴车数量明显增多,但并没有造成道路拥堵。
10时许,记者乘坐的车辆刚驶离北京,进入河北境内后即遇上一次拥堵。这次拥堵的主要原因是道路施工,所有出京车辆只能行驶在进京道路一侧划出的一条车道上。由于车多路窄,车速普遍偏低,最终造成拥堵。这条施工路段长约7公里,记者一行耗时21分钟通过。之后又是一路畅通。从安徽前往张北贩运蔬菜的宋师傅告诉记者,他除了在当日凌晨四点途经八达岭上坡路段的时候遇上大约十多分钟堵塞以外,其他时间没有严重的堵车情况。
从北京到张家口,记者观察到的一个明显的现象是,直到临近张家口之前,几乎都没有看到进京大货车的身影。
那么大货车到哪里去了呢?
记者从货车司机李师傅处了解到,由于八达岭高速禁止大货车通行,所有原来从京藏高速进京的大货车都已改道京新高速或110国道。
记者当日午后从张家口回京的经历验证了李师傅的说法。当记者一行从张家口回驶后不久,就发现当地交通管理部门为实现客货车分流,在高速公路入口处设置了一个类似于足球比赛球门的装置,限高2.5米,一车道宽,约仅容一辆小轿车通过。这就迫使大货车在这里必须改道而行。除此以外,在后来的路程中,记者又多次在高速路旁看到类似“4吨以上货车绕行京新高速”的提示。
有资料显示,2010年8月京藏高速的大堵车是由于道路施工和货运高峰(主要是煤炭)与旅游高峰叠加所致。实施客货分流之后,从记者往返京藏高速北京与张家口之间路段的体验情况看,在没有遇到交通事故和交通管制的情况下,行驶基本顺畅。
近年来经常往返内蒙古和唐山之间的大车司机孙师傅,谈到去年所遭遇的大堵车仍然心有余悸。目前他已习惯在行车时储备大约一周的饮用水和干粮。不过他告诉记者,今年已比去年好了不少,除了内蒙古呼和浩特路段因修路造成一定拥堵以外,总体感觉还不错。
尽管离家多日的孙师傅也将分流绕行,但一说起当天晚上就能回到唐山,黝黑的脸庞仍然能绽放出兴奋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