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巾纸、塑料袋扔在黑色垃圾桶里,菜皮、果皮、茶叶渣等'湿垃圾'要放在棕色桶里。"家住上海杨浦区建德国际公寓的居逸安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将手中的垃圾分门别类地扔进颜色不一的垃圾桶内。
5月15日,正值国际家庭日,上海"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实事项目正式启动,百个示范小区将完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建设。至2015年,上海所有实行物业管理小区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居民家庭生活垃圾中60%是厨余垃圾,在目前分类垃圾处理能力有限的条件下,今年上海推行的生活垃圾分类将以厨余垃圾分类为重点,倡导居民对厨余果皮(湿垃圾)和其它(干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居民家庭首先要将厨余果皮放在棕色垃圾袋中,其它垃圾放在黑色垃圾袋中,再分别投放在试点小区的棕色、黑色垃圾桶内,以便于后续的分拣、收集、转运、处置。
"这样更低碳、更环保、更节能!"居逸安告诉记者,之前他对垃圾该怎么分类,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代表什么含义都一知半解,后来经过培训和宣传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感受到了绿色生活带来的好心情。
据介绍,该项目启动后至2011年底,相关主管部门还将从试点"垃圾干湿分离"的小区开始,向市民发放《百万家庭低碳行,低碳生活、源头减量、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同时,发放分类投放垃圾袋,分配垃圾分类投放器。
此外,从6月份起,在每月第二个星期六将推出"绿色星期六--社区资源回收日"活动,便于居民将家中的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投放到相对应的垃圾桶,由绿化市容部门的专业人员统一回收和处置。
来源:新华网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