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西南地区>四川>四川新闻
中国力量创造“中国奇迹”——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奇迹启示录
2011-05-11 20:31:44      来源:新华社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汶川地震灾区重建,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物质、文化、社会、精神的全方位重建。

广州市在援建汶川县城威州镇过程中,援建工作组根据汶川县的实际情况,参照广州市工程和资金管理制度,帮助汶川县制订了一系列灾后重建和城市管理的制度、办法、细则,近百项的制度建设和管理办法,被编成了厚厚的一本书。

山东、浙江、上海等援建省市为了帮助地震灾区提升管理水平,不断开展对地震灾区干部、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并将他们交流到沿海发达城市一些关键部门挂职锻炼。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地震灾区中的每一个县城、乡镇或是村落,都在重建中修建了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并不定期组织当地群众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重灾区的汶川县、北川县、茂县是我国羌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其灾后重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羌文化的保护和发扬。北川的石椅羌寨、汶川的云中羌城、茂县的羌文化展览馆等一批羌文化保护、展示和传承基地已在重建中得以恢复和扩展。目前,四川省规划了文化重建项目近6000个,已有九成项目完工。

通过积极的文化重建、精神重建,有效地帮助了灾区群众迈过“心理废墟”这道坎,形成了感恩、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

为了尽快修复地震灾区的生态,四川省落实了200多个生态修复项目,概算总投资130多亿元。

“3年来,我们把生态重建作为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结合地质灾害治理,综合运用人工修复、自然修复、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大力实施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植被修复工程等项目。”成都市市长葛红林说,截至3月底,18个生态恢复项目完成投资9亿多元,完成林草植被恢复15万多亩、大熊猫栖息地39万多亩,灾区生态系统、野生生物栖息地、自然景观等加快恢复,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重现青山绿水、田园风光。

汶川县曾经的荒山,在震后立即开始了修复和绿化。如今,近万亩荒山已种上了树木、灌木和青草。

记者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灾后3年重建的全过程。在采访中,记者无不感受到,“科学发展观”始终是灾区重建的重要指导思想,贯穿于物质、文化、社会、精神的全方位重建,是创造灾后重建奇迹的重要思想之源!

来源:新华社 编辑:于姝楠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建党90周年专题
建党90周年专题>> 详细

各地新闻
伟大历程>> 详细
点击排行
  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纪实
国务院通过《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