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倡导“好人文化”凝聚价值共识

2015-01-09 10:58:38 来源:辽宁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默默打扫呕吐物的热心少年、严守诚信准则的老板、钻研业务不断创新的好工人、勤劳孝顺的好儿媳……这些“辽宁好人”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伟绩,却以凡人善举筑起道德高地,引导更多人在举手之劳间效仿,推动“好人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文化,最终凝聚成助推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显示,77.9%的被调查者直言“在当下社会做好人的成本高,做好事的环境差”。实际上,向善的力量并不稀缺,只不过,当“做好人没好报”的负效应“恐吓”着我们,甚至“流血又流泪”的困境与悲怆一再呈现,做好人就有了心理压力,甚至阻力。

善不举,恶必张。打个比方,社会上一个个人,好比散落的珠子;而主流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穿起来,黏合成社会。有了“好人文化”,“好人扎堆”才有了产生的土壤;有了“好人文化”,才能让好人精神一棒一棒传递下去。如此,爱和善意才不会感到孤单,无力者才有力量,行动者也不会止步,观望者更不再犹豫踯躅,我们这个社会才能更加温暖和谐。

辽宁构建“好人文化”的底气,来源于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这里,曾经是英雄模范辈出的地方,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共有1291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数量居于全国前列。这些先进模范人物,既是辽宁人民锐意进取的突出代表,更是我们可亲、可敬、可爱的“身边好人”。

构建“好人文化”,要坚定“好人有好报”的信仰。“辽宁好人”是一些普通人、平凡人,也有思想困惑与实际困难,需要外界关爱和帮助。确保关爱“好人”落到实处,形成“好人”有好报、行善不吃亏的价值导向;要积极给他们创造发展进步的机会,让他们有荣誉、有尊严。通过设立见义勇为基金、慈善救助基金、英模好人褒奖救助基金,建立就业创业帮扶、子女入学帮扶、结对子帮扶等机制,切实解除“好人”的后顾之忧。

构建“好人文化”,要经营好“辽宁好人”这个品牌。大张旗鼓地宣传“辽宁好人”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全面深入地解读党和政府帮扶好人的政策措施,大力褒扬社会各界给予好人的关心关注和热情帮助,营造善行善举必有善报的舆论环境,这将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道德自觉,引导全社会关注好人、回报好人、争做好人。

编辑:杨舒文 标签: 好人 好人文化 DBXWC DBXWB 价值导向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房祖名涉毒案今日开庭审理 大批媒体庭外守候

南京数百辆出租车罢运阻塞交通

江西80位农民飞海南领288.9万年终奖

七岁儿子开三轮车将醉酒老爹运回家

精彩热图

福建晋江一男子当街无差别砍人 多人被砍

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已逼近极枯水期

成都“意念哥”征婚成功广场派发喜糖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头七 警方加强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