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东北地区>辽宁>辽宁新闻
“老国博”眼中的新国博:弥补中国博物馆界遗憾
2011-03-31 14:04:07      来源:光明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新国博是国家文化发展的缩影

记者:当年,您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工作,任陈列部主任;如今,您又见证了新国博的诞生。作为一个老国博,您认为新国博的诞生对整个国家的文化建设意味着什么?

苏东海:新国博是“十一五”期间最大的文化工程,是国家把文化建设提到前所未有高度的具体表现。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

苏东海:这个问题必须放在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中来看。

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中国最初的博物馆诞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创办目的就是开发民智,救亡图强,教育成为它天然的使命。新中国成立后的10年是第二个时期,那时候我们学苏联,博物馆的建筑和发展都采用苏联的模式,意识形态很强,为革命服务,博物馆被赋予了很多政治使命。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30余年是第三个阶段。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博物馆数量突飞猛进,新建了大批历史类博物馆和纪念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博物馆的现代化成为趋势,众多博物馆都在提高质量方面下功夫;新世纪以来,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框架内,博物馆事业蒸蒸日上。

记者:“中国国家博物馆”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

苏东海:对。2003年2月,原来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合并组建成立了国博。这个变化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而且是在办馆理念上有了新的变化。

新世纪以来,中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文化被提升到“软实力”的高度,备受重视。改扩建后的新国博,既是国家现有“软实力”的体现,也被寄予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厚望。

记者:新国博是咱们国家的一张文化名片。

新国博弥补了中国博物馆界的世纪遗憾

记者:作为曾经工作在博物馆一线、又长期从事博物馆研究的学者,您认为新国博对于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苏东海:大馆发展的方向往往是这个国家博物馆发展的风向标。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以“国家”命名的博物馆,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种标杆的责任。

记者:那么,新国博的发展方向,有什么值得推荐或借鉴的?

苏东海:新国博的办馆理念弥补了我的世纪遗憾。

记者:“世纪遗憾”?

苏东海:1999年,我写了一篇《立于世界高度鸟瞰中国博物馆》的文章。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我写了20世纪中国博物馆的两点世纪遗憾。一是100年来中国博物馆美学的缺失;二是中国博物馆世界文化的缺少。

记者:您为什么这么说?

苏东海:20世纪初,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者蔡元培,多次介绍西方博物馆的审美价值,但未引起社会重视,因为社会的注意力在于博物馆的教育价值。遗憾的是本世纪我们对博物馆美学的研究和美育实践做得太少了。改革开放后,不光博物馆包括学校美育在内,美的缺失状态还没有根本改观。

国博的吕章申馆长提出新国博“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发展方向,从历史专题类博物馆调整为历史、艺术类的综合性博物馆的定性,我十分赞同。因为美的奉献是博物馆最原始的职能,是博物馆文化魅力的源泉。国家博物馆带头提升博物馆的艺术价值,我认为对提高博物馆的质量、深化博物馆的改革是有启发意义的。

记者:在国外的博物馆可以看到中国的文化精品,而在国内却看不到外国的文化精品,这确实是一种遗憾。

苏东海:是的。而新国博要从展示单一的中国文化向展示世界多元文化发展,这化解了我的第二个世纪遗憾。这种遗憾是殖民时代造成的,是不可抹去的历史遗憾。然而历史向前发展了,20世纪末期兴起的文化多元化浪潮,涤荡着旧的殖民文化的恶果,冲击着新的文化霸权的横行。博物馆是文化多样性的天然平台,我国博物馆界开始引进西方文明的展览。

记者:我知道很多大博物馆,像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还有上海、浙江等馆都在以交换展览的方式引进国外的展览。

苏东海:这确实是一种趋势。

这次新国博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做这件事,动作很大。要常设亚洲厅、非洲厅、欧洲厅、美洲厅等,观众将可以常年看到多元化的文化展出。4月1日中德国家博物馆合作的“启蒙的艺术”要开展。

记者:4月26日还有个与秘鲁合办的印加文化的展览。

苏东海:接着准备推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珍品展,同时在罗马的威尼斯宫也有一个常设的600平方米的中国展厅,从而把中外文化交流推向常设化。中国国家博物馆一系列的中外文化交流的战略构想及其实现,对我国博物馆更加开放的改革,更加顺应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潮流,应该是有方向性启示的。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许银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根据环保部门的检测,继黑龙江之后,在我国苏沪浙皖粤桂局部检测到了极微量的来自日本福岛核事故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小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仍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涨落范围之内,因此不需要采取任何防护行动。如何理解这些信息,我们的记者在今天上午采访了环保部的权威专家。>> 详细
点击排行
  专家:微量放射物对我国无影响
太原市拟出台全国首个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