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东北地区>辽宁>辽宁新闻
“老国博”眼中的新国博:弥补中国博物馆界遗憾
2011-03-31 14:04:07      来源:光明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老国博”眼中的新国博:弥补中国博物馆界遗憾

3月27日,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观众在大厅排起长队。

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做过地下工作,参加过抗美援朝,转业后成为新中国博物馆事业首批研究员之一,曾担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陈列部主任,现为国家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成员。

他致力于博物馆哲学的研究和博物馆的发展研究。在中外交流中坚持“和而不同”的学术立场。1986年开始在中国传播和实践国际生态博物馆思想,被称为“中国生态博物馆之父”(The “father” of the Chinese ecomuseums)。

从当日起,中国国家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全面开放。观众可欣赏到包括《复兴之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潘天寿艺术展》《李可染艺术展》《黄胄艺术展》在内的7个展览。据介绍,由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还在进行之中,一些场馆布展工作还将持续到6月中旬。在此期间,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实行参观人数总量控制,每天接待量设定为8000人,观众可以在国博北门和西门,免费领取参观票入馆参观。新华网 罗晓光摄

【温馨提示】

因有重大活动,国博4月1日全天和4月2日上午闭馆,4月2日12点恢复开放。

前门大街12号,是北京市一幢普通的居民楼。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博物馆专家苏东海就住在这里。居室面积不大,甚至显得拥挤。但苏东海喜欢,因为客厅有一扇侧窗,从那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工作了一辈子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老国博”眼中的新国博:弥补中国博物馆界遗憾

这张摄于去年春天的照片(局部)被做成了油画效果,苏东海很喜欢。

84岁高龄的苏东海不久前摔坏了腿,正在恢复期间,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新国博的关注。记者打电话联系采访时,他的夫人说:“他到单位去了。”

浸润在春日下午的阳光中,就在那间看得见国博的客厅,话题就从这扇窗户开始。

记者:国博改扩建期间,您天天都透过这扇窗户眺望吗?

苏东海:是啊。以前上班,我蹓跶着就去了。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了,就从窗户望一望。不管怎么说,我在那儿干了一辈子,现在还忝任馆里的学术委员,怎么能不关心呢。

记者:可以说,您是亲眼看着新国博诞生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根据环保部门的检测,继黑龙江之后,在我国苏沪浙皖粤桂局部检测到了极微量的来自日本福岛核事故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小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仍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涨落范围之内,因此不需要采取任何防护行动。如何理解这些信息,我们的记者在今天上午采访了环保部的权威专家。>> 详细
点击排行
  专家:微量放射物对我国无影响
太原市拟出台全国首个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