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江西4月29日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南昌市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年,南昌市将通过采取新建改扩建学校、集团化联盟办学、名校大学生区办学、名师带动计划以及引进民办优质办学等七项措施,加快扩充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容量,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覆盖面。
加快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工程
“加快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工程” 也称为“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改扩建计划”。南昌市计划在近两年投入建设资金约17.6亿元,新改扩建包括东湖区紫金学校、西湖区水厂路学校、青云谱区城南经济适用房配套学校等35所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新增校舍面积66万平方米,新增校园用地面积1727亩,新增优质学位6万个。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工程范围覆盖包括南昌市开发区的全部七个城区,同时重点加强青山湖区、高新区、红谷滩新区义务教育不足区域的网点建设;通过加大投入,消除义务教育服务盲点,扩充义务教育资源容量,完善城区义务教育布局。
组建义务教育集团化联盟及名校大学区计划
2015年,南昌市将组建包括南昌市豫章中学、南昌市八一中学初中教育集团联盟等10个市级初中教育集团化联盟、育新学校、站前路小学为主体校的22个区级义务教育名校大学区以及8个市区两级协作学区等共40个城区义务教育集团化联盟、名校大学区和协作学区。通过发挥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联盟或名校大学区优质资源扩散效应,全面提升区域内整体办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启动校长教师轮岗交流计划
按照“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统筹安排,均衡发展”的原则,在符合现行机构编制部门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南昌市直义务教育集团化联盟所辖学校校长、教师在集团联盟内部成员校之间轮岗交流。轮岗交流的校长、教师由市教育局与聘用学校共同管理。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任教达10学年以上的教师原则上纳入应轮岗交流范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教师、处于孕期哺乳期或患病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以及学校传统项目、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以及其他特殊情况的教师,经批准,原则上不参与轮岗交流。鼓励专任教师自愿申请交流轮岗。
启动名师带动计划
2015年南昌市将大力实施“5432”名师带动计划,由师德高尚、教学精湛并获得了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学科带头人、省级以上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南昌市名师、南昌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的在编在岗教师成立名师工作团队。带动对象以各层次名师所在学校本学科青年教师为主体,并拓展到教育集团联盟其他学校同一学科教师。
各学校和各层次名师采取师徒结对、青蓝工程、结对帮扶等形式,通过组织集体备课、示范课、观摩课、同课导构、网络研修、经验交流、读书活动等方式,促进所带青年教师在师德素养提升、教育理念更新、教材教法、教育技术运用、校本研修、课堂驾驭、学生管理等方面得到发展或突破。名师带动采取个体带动和团体带动的方式进行。
按照要求,每名省特级教师每年至少带5名青年教师;每名省学科带头人和南昌市名师每年至少带4名青年教师;每名省级以上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每年至少带3名青年教师;每名南昌市学科带头人每年至少带2名青年教师。名师带动计划按年度组织实施,带动绩效列入履职考核的重要内容。
严格执行均衡生计划
2015年,南昌市将继续落实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严格执行招生人数的70%均衡计划,按照初三毕业学生人数计算名额分配到校。同时规范资格审核程序,各毕业学校按照先班主任预审,再政教处初审,学校公示,最后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程序,依法依规开展均衡生资格审查审核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使用均衡生计划,不在学区范围连续就读三年(按规定正常转学和休学的除外)的学生不享受均衡生指标。公开中招录取程序,省级重点高中均衡招生设定最低投档控制线,第一批次省重点高中均衡生录取最低投档分数不低于相应学校统招录取投档线下40分,第二批次省重点高中均衡生录取最低投档分数线不低于相应学校统招录取分数线下30分。均衡招生根据各初中学校分配指标数和考生所填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投档。
加快推进小学直升初中贯通入学模式
加快推进小学直升初中贯通入学模式简称“对口直升计划”,今年南昌市将整合学区地段资源,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入学对接,打通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纵向升学通道。加快推进小学对口直升初中入学试点工作,平稳合理安排小学毕业生。在2014年经开区成功试行区域内小学毕业生对口直升初中学校基础上,2015年将对口直升入学试点范围扩大到高新区和其他城区的部分九年一贯制学校;其中,重点做好东湖区滨江学校、西湖区广南学校、青山湖区义坊学校、青云谱区昌南学校、红谷滩新区实验学校等其他区属九年一贯制学校直升试点工作,平稳合理安排本校小学毕业生直升本校初中。
实施优质民校义务教育资源补充计划
2015年,南昌市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主动适应当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扩容增效的改革趋势,助力打造南昌教育发展新格局。通过大力支持名校办民校,探索民校创名校的方式,增加扩容优质教育资源的途径。支持师大附中与育华学校、南昌市第二中学与心远中学、南昌市第三中学与雷式学校、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学与仁川中学、南昌市第二十七中学与宏宇学校、南昌外国语学校与百树学校合作办学。鼓励高校创办附属学校,支持江西科技学院创办江科附中附小,为公办教育资源提供有效补充,多渠道扩大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