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省委书记罗志军在苏州就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行调研。他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集中精力抓经济促转型稳增长,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他同时要求苏州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优势,坚定不移全方位扩大开放,继续当好经济国际化的先行军,以经济国际化推动基本实现现代化。
罗志军和随行的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樊金龙,在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等陪同下,上午首先来到吴江市变压器厂考察。该厂近年来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引进了行业内唯一的工程院院士,并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省级技术中心,迅速成长为国内中小型变压器行业的领军企业,今年上半年在市场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仍有望实现40%以上的增长。听了企业负责人的介绍,罗志军高兴地说,这充分说明企业只有加快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才能牢牢掌握市场竞争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大力营造良好环境,积极吸引高端人才,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升级。作为全球光电线缆产品的一家主力供应商,亨通集团目前已在俄罗斯、南非、印度、墨西哥等主要新兴市场国家设立了18个区域性营销中心,在巴西设立了研发生产基地,产品销售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海外营收年均增长50%以上。罗志军考察了该公司光通信产业园,认真了解新型光纤预制棒产品研发情况,对企业大力推进产品、产业、资本和品牌的国际化表示赞赏,希望企业坚持依靠技术创新,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由台达电子在吴江投资近7000万元建设的科研中心,目前已建成物性失效分析实验室、电磁兼容实验室等10间实验室,拥有近百人的专业研发团队,将成为台达集团在全球开展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罗志军来到一个个实验室,饶有兴致地观看有关技术演示,仔细了解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情况,希望该公司通过加快由生产制造向研发转型,在吴江实现更大发展。
当天下午,罗志军在苏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在认真听取苏州市和张家港市、常熟市、苏州高新区主要负责同志关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和建议,以及沙钢集团、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的发言后,罗志军说,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全力以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省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东部处于较好水平。但受国内外需求减弱、宏观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当前全省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苏南经济总量占全省的60%以上,经济起伏对全局发展影响重大。苏州一定要认清肩负的重要责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把困难想得更复杂一些,把挑战想得更严峻一些,把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坚决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这个总基调,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导向,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八项工程”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千方百计稳定对外贸易出口,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新的经济增长点保增长、以优化产业结构稳增长、以推动自主创新促增长。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关注经济运行变化,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尽快实现企稳回升。各级党委政府要集中精力抓经济,深入企业促转型,帮助企业渡过当前难关。要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大力弘扬“三创三先”精神,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确保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罗志军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苏州一直是江苏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和开放型经济的主阵地。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开放型经济始终是苏州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经济国际化始终是苏州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要把经济国际化作为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不松懈,准确把握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趋势,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应对挑战中趋利避害,在实现“第二个率先”中再创开放型经济黄金发展期,以加快经济国际化促进基本实现现代化。
罗志军指出,苏州要把增强国际化服务功能作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突出加强如科技研发、商务中心、会展服务、国际旅游等功能建设,打造与国际惯例接轨、具有现代化水准、优美宜居的示范区,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苏州城乡发展差距小、县域经济实力强,是我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试点城市。要把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与统筹城乡建设结合起来,以城市国际化辐射、影响、带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从整体上提升苏州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罗志军指出,苏州上一轮推进经济国际化是以出口为主,以引进外资企业为主,新阶段提升国际化水平,必须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把着力点放在本土企业国际化和外资企业本土化这两个方面。要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引导本土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有效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高层次上融入国际产业链、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要把培育跨国公司作为关键,引导本土企业树立国际化经营理念,着力壮大一批国际化企业。要大力推动外资企业本土化,促进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融合发展,主动招引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核心业务落户苏州,使外资企业实现研发本土化、生产本土化、人才本土化。
罗志军强调,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国际化企业是主体,国际化城市是载体,国际化人才是关键,国际化教育是基础。苏州要继续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人才政策创新,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尤其要注重引进一批大师级人才,争取在人才国际化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要充分发挥苏州教育资源丰富、国际化基础较好的优势,加大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引进国际化教育资源,加强与境外高校、科研和培训机构合作,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推进人才的国际化。(顾雷鸣)
来源:新华报业网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