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争站”:争来了发展新机遇
这是一座“城市大门”:建筑轮廓以门式的实体外框和玻璃幕墙相结合,虚实相生,层次分明,使车站成为这座城市的门户和窗口——坐落于丹阳经济开发区云阳镇颜巷村的丹阳北站,好似流落乡间的“大家闺秀”。
事实上,丹阳北站的周边,是经济不发达的丘陵地带。为了这座站的落户,丹阳人着实费了不少心思。“当初,京沪高铁沿线只设了21个站,丹阳是预留站。”丹阳市政府办主任蔡国璐坦述了他们的想法,“丹阳设站,对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肯定是重大利好。”为了争取丹阳北站,市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最终成功争取到全线三个增加站点中的一个名额。丹阳铁路办的同志告诉记者,丹阳站由预留站变成正式站后,丹阳为建站积极出资9146万元,同时为站前广场投入8500万元,站前路花了3.5亿元,快速通道又投3.1亿元。
丹阳人是这样算账的:高铁丹阳北站的设立,使得丹阳更直接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成为沪宁经济带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汇的重要节点;同时,可以带动周边地区向丹阳集聚。
梦想成真。城际站和高铁站相距5公里——如今的丹阳,成为全国少有的拥有两座高铁站的县级城市。这,无疑也是这座城市从未拥有的发展机遇。
来源:新华报业网 编辑:张少虎